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温州市教育局,向关心支持温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向默默奉献、潜心育人的全市教职员工和心系教育的离退休老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朝气蓬勃、好学上进的莘莘学子致以美好的祝愿!
时节如流,见证芳华。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优教强城”工程为主抓手,以“未来教育”为引领,升级实施优教供给、优校兴乡、优学提质、优才引育、优治升级等“五优”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蓬勃态势巩固提升,“好学温州”品牌擦亮升级。
这一年,我们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一体化贯通完善“大榕树·温思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打造“一品四阶”思政“金课”矩阵,经验入选全省优秀案例。深化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精准教学,高考、五大学科竞赛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加快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优化智慧教育监测评价体系,迭代升级“治校”“强师”“智学”“惠民”创新应用场景,温州作为全国唯一地市代表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作专题经验推介。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改革,普及推广中小学校足球活动,温州学子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项目上频频摘金、连创新高。
这一年,我们聚焦学有优教,不断扩大资源供给。成功推动全省首个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强化教育布局科学规划、刚性执行,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156个,新增学位4.6万个,公办园、优质园在园幼儿分别达到70.7%、88%,学前、义务教育分别新增5个县域、3个县域通过国家级“两县创建”评估,公办义务“教共体”、融合共建型“教共体”均达到100%,“小飞鸥”入学便利化改革经验入选全省儿童友好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未来乡村学校、未来乡村园建设提质升级,“一个村就是一个园”新样态迭代优化,描绘了美丽校园与和美乡村共建共享的崭新画卷。中职招生改革平稳实施,长学制占比达到46.4%,中职生升入高校比例超过80%,“学在职校、前途广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温州医科大学成功入选省“双一流196工程”高校,温州肯恩大学办学成效获习近平总书记复信肯定,在温高校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新增博士学位点5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以全省第一顺位推荐国家评审,增强了学城联动、科创融汇新动能。
这一年,我们坚持严管厚爱,着力锻造教育铁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高质量举办庆祝第4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出台师德师风建设十项机制等政策,擦亮“我的教育故事”全员师德培训品牌,大力选树乡村教师、班主任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深化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工作,推动大美师德在瓯越大地蔚然成风。拓宽引才育才渠道,分类分批赴国内一流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3000人以上,教师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加快提升。健全“教育家型”校长、领军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研训员等队伍素养全面提升机制,拓宽领军教师、骨干校长高端研修平台,温州惠师强师做法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聚力,携手优化教育生态。全市域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温州经验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案例,入选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联合部门、高校、属地成立“温心健康守护联盟”,创新建立“心理副校长”工作机制,全域推广心理健康“班团导师制”“基层小组包联制”。出台《品质校园建设指导指标》,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努力推动校园成为师生心中的精神家园、群众心中的文化地标。坚守平安校园、平安考试阵地,中小学食堂治理成效显著,专门学校建设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反响良好。
征程万里,奋斗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重要部署,确保“十四五”各项重点任务圆满收官,科学研制“十五五”教育强市建设规划,聚焦政治、人民、战略属性,努力办好“为党育人”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强城”的教育,把发展旗帜举得更高、斗志激发得更强,推动完善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希望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厚植情怀,躬耕教坛,用爱和责任、敬业和付出打拼出更加优异的“好学温州”亮眼成绩,为温州实施“强城行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贡献更多教育力量。衷心希望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教育,携手解决教育急难愁盼问题,成为教育发展的共行者、学生成长的共育者、教育生态的共建者,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