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至5日,浙江省2025年初中历史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省的市县两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280多人参加了线下研训,另外还有1.5万人参加了线上学习,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本次活动以教师发展研究为主题,共分为区域教研、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培育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邀请知名专家、优秀实践者及骨干教师,从宏观视野与实践角度,寻津觅渡,聚焦教师发展“重点、难点、痛点、堵点”等关键问题,以“精准赋能+实践转化+生态共建”为特色,复制经验、激荡思维、共享工具,强化课程设计力、研修实施力和团队引领力,以赋能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李玉宇、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寰宇、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校长黄建刚分别在开幕式致辞。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林正范教授作学术引领,他指出,基于当前新教材、新技术的背景,教师的研修发展要抓好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做好长主题架构下的递进式研修跟进,积极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形成校本研修操作模式及文化,为新时代初中历史地理学科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4月上午,大会围绕“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浙江省初中历史教研员牛学文,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蒋金崇、瓯海区教育研究院任佩如和衢州市实验学校方玲分别从省、市、县、校四个层面的教师发展工作做了工作介绍和经验分享。牛学文老师以《教研工作课题化及其成果》为题作专题报告,结合浙江省初中社会学科20多年的教研工作实践,系统阐述了以“课题化”驱动教师发展的创新实践,立足“课标教材、课堂教学、考试评价、教师发展”四大维度,构建“教研-实践-评价”一体化生态,为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过程提出浙江经验。蒋金崇以《连衽成帷:名优教师成长的温州密码》为题,揭秘了温州名优教师成长的“内部支持”和“外部条件”两个角度,基于教师生涯阶梯讲述名师成长的“路径、人物、事件、时期、平台”五个关键,形成“以课立身、以研强基、以德润心”的名师生态,为市级名师的培育路径提供鲜活样本。任佩如以《区域推进教师发展“研训一体”的瓯海实践》为题分享了瓯海经验,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瓯海区“点-线-面-网”的研训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分层分类研训体系下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一核四环”路径下多力协同的学科建设,为建设教师持久成长美好生态提供可参考的区域经验。方玲老师聚焦《校本研修的缘起、价值与实施路径》,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校本研修中“重任务轻反思”“重统一轻个性”等问题,介绍了学校教研组以“五常”原则为核心,探索有效教研新样态。通过跨学科协同研修,深化课标理解;创新“作业评论师”机制,闭环优化作业设计,推动备课从“控制性”向“指导性”转型,为校本研修助力教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校本经验。 在区域教研、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四个分会场,来自全省各地的教研员、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优秀教研组长50余人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徐乃赛、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王义娅、龙港市第六中学陈民藩分别向大会分享了《五维赋能: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核心密码》《社会学科“四环主题研修”的构建与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结构化的区域教研探索》的经验介绍。 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社会教研组展示了“自驱型课堂”的校本研修展示。教研组长张卓瑶介绍学校自驱课堂的校本研修成果《一本·二线·三导:基于作业本的自驱课堂研修》,分享了基于省编历史作业本,有机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推动学生知识外化,思维提升的研修范式。年轻教师陈怡模拟课堂教学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结合自驱课堂的理念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充分利用好作业本对教学活动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深度学习让知识与思维步步深化,使得校本研修范式可感、可鉴。教研组五位老师就本次校本研修的内容举行了沙龙活动,对基于作业本的自驱课堂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思考,让校本研修可感可知,受到了与会老师的认可。 在每个活动板块,均设置了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围绕“专业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的建构、管理及运行”“聚焦有效区域教研,解锁教师发展密码”“校本研修的困境·路径·愿景”四大主题开展沙龙研讨。现场互动频繁,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参会教师提供了众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