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龙港市社会事业局相关部门,市局直属各学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关于开展数智赋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活动的通知》(浙教技中心〔2025〕17号)精神,结合温州实际,决定开展智汇瓯越·数智赋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创意创新活动
1.不可思议的任务
本项活动分为四个主题,学生(或团体)选择任一主题任务进行创作展演,各县(市、区)可对每个主题赛道组队参加。
(1)任务主题一:使无形显现
任务概述:参与者需挑战创造力、技术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各种媒介和技术,将情感、声音、气味等无形元素具象化,让观众以新方式感知理解。
任务要求:聚焦于“使无形显现”,清晰表达所要具体化的抽象概念;方案需为原创,避免重复,并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揭示抽象事物特征;可采用绘画、雕塑、装置、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鼓励跨媒介创新;数字技术或虚拟现实等应用需与主题创意相符,增强作品表现力和观众体验;作品应具互动性,引导观众参与体验,深入体验抽象事物的魅力。
(2)任务主题二:机械灵动美
任务概述:机械动力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任务——机械灵动美,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基于机械动力的装置,完成一个有趣或实用或创意的任务。实践操作让参与者和观者感受机械动力的魅力,提升物理、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
任务要求:设计需结合至少两种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并详细说明其在动力传输与执行系统中的应用。装置应具备独立的机械动力驱动功能,能自主完成2m×2m区域内的任务,无需持续人为干预。装置设计应创新,从外观到功能实现展现独特构思,可结合实际需求或趣味场景。
(3)任务主题三:微观现宏景
任务概述:微观世界揭示了宏观世界的规律。任务“微观现宏景”鼓励从细节出发,通过观察力、想象力和洞察力,以创新方式展现微观与宏观的关联。参与者需展现小中见大的视角,让观者体验“一沙一世界”的深刻内涵,拓宽对世界的认知。
任务要求:参与者需确定一个微观对象,例如细胞、分子、粒子等;使用科学方法和工具,深入观察选定对象,了解其结构、功能和行为;揭示与宏观联系:基于分析结果,探讨微观对象与宏观世界的关系,如微观变化如何影响宏观现象;整合内容,制作展示报告或实物展示。
(4)任务主题四:创意平衡术
任务概述:平衡术是一项挑战,要求参与者在限定时间内创造稳定且具创意的平衡结构,探索形状、重量、支点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构应具备出色的平衡稳定性、独特创意和视觉美感。参与者还需展示设计思路、实现过程,解释物理原理和创意灵感。这不仅是物理原理的应用,也是创新思维和艺术美感的展现。
任务要求:设计需具创意,吸引观众,展现独特视角和想象力,使用自选材料,构建稳定平衡的结构;结构设计融入创意元素,成为艺术品,设计应具视觉美感,通过色彩、形状、纹理等创造愉悦视觉体验;现场展示设计思路、实现过程,以及运用的物理原理和创意灵感。
“不可思议的任务”活动各项材料报送含创意创新作品申报表(见附件1)、2025年不可思议的任务主题及说明(见附件2)、教师指导资源及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压缩文件,不超过500M;命名规则如主题一+过程性资料+第一作者王某某),以及参展作品案例视频。
2.让生活更美好
本项活动分小学生创意方案组、中学生创新作品组。
(1)小学生创意方案组
面向对象:温州市在校小学生,允许团队参赛,每队参赛人数上限为3人。
项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生活的需求点(痛点),提出独特构思或常见物品重新组合赋予新功能的创意表达方案。所提出的方案可以是文字说明结合图形展示,也可以是模型。
(2)中学生创新作品组
面向对象:温州市在校中学生,允许团队参赛,可跨校组队,每队参赛人数上限为3人。
项目要求:学生重点围绕生活、科技、环保等领域方面的需求,用所学科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并依据方法完成具有实用性的作品,作品须有实际成效。
“让生活更美好”2组活动材料报送含创意创新作品申报表(见附件3)、小学生组要提供5分钟以内创意说明小视频、中学生组需提供5分钟以内作品介绍小视频。
(二)自制教具评比
自制教具参赛对象为教师(实验教师),旨在鼓励教师发挥创造力,通过研发自制教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师生互动,弥补教学仪器资源的不足,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1)申报要求:自制玩教具涵盖科学、益智、建构、运动、艺术和综合类,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类别,每位作者限报2项作品。不合规作品将被排除,包括违反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动植物文物保护、人身安全等的作品、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市级及以上同类活动获奖的作品;工业化生产的玩教具不参加评比。
(2)提交材料:包括温州市幼儿园自制教玩具申报表(见附件4)、案例视频、照片及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300dpi,文件大小≥1MB)。视频应注意保护幼儿肖像权。
(3)自制玩教具能手:要求积极参加活动并有作品参展,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市级以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二等奖及以上一次;(2)获市级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二等奖以上二次(均为第一作者)。(3)须填写《温州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能手申报表》(见附件5)
2.中小学自制教具
(1)申报要求:自制教具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自行设计、制作的工具、模型、实验装置,必须是原创产品,包含中小学所有学科,每位作者限报2项作品(含合作作品)。不合规作品将被排除,包括违反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动植物文物保护、人身安全等的作品、不符合教具安全标准、市级及以上同类活动获奖的作品;工业化生产的教具不参加评比。
(2)提交材料:包括温州市中小学自制教具申报表(见附件6)、案例视频、照片及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300dpi,文件大小≥1MB)。
(三)数智优课展演
数智优课展演活动旨在推动教师利用新技术和装备提升课堂效率、促进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
1.活动形式及展演内容
(1)课堂展演
通过集中现场上课形式,评委现场评分。对象为小学教师(2026年为初中段,后续轮换),内容为跨学科教学。
分为四个赛道:大屏应用、平台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之江汇互联网学校)、学生智能终端应用(平板、纸笔、反馈器、VR/AR设备等)、信创机房应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信息科技课程、AI美术、AI音乐、AI英语等教学)。
(2)循证研说
部分展演教师现场上课结束后半小时内提交循证报告电子稿,基于数据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评委现场打分。
2.推荐和材料报送
(1)展演团队推荐由各县(市、区)负责,每个赛道各县(市、区)推荐1支队伍。每队包括领队1人、导师1人、展演教师3人。每支队伍的一位教师兼项参加循证研说。
(2)展演团队需提交以下材料:
提交展演团队信息表(见附件7);提交课堂展演教学设计电子稿、课件各1份,命名规则为:展演赛道+县(市、区)+教师姓名。
3.活动规则
展演活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现场授课;上课对象:面向2-6年级学生,每班不超过45人;授课时长:小学段课程为40分钟;装备及资源使用:展演队伍需自备并调试所需软硬件设备,包括白板软件,现场提供无线网络。
二、报名与名额分配
(一)报名方式
参赛教师和学生于2025年5月20日24点前登录温州教育影院(tv.wzer.net)平台相关活动页面完成报名,并于7月10日24时前在平台提交材料。视频材料要求:活动需提供的视频应符合“16:9,不超过500M,H.264编码,1920*1080P分辨率,4Mbps码率,mp4格式,含声,时长≤15分钟”条件。
(二)名额分配
创意创新活动、自制教具活动等名额分配见附件8。
三、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项
1.学生创意创新活动根据任务主题评出一、二、三等奖,另评优秀指导老师若干名。
2.自制教具评比按一定比例设一、二、三等奖,另设若干幼儿园玩教具能手荣誉称号。
3.“数智优课”展演及循证研说按评审成绩设一、二、三等奖。
(二)团队奖项
“数智优课”将教师展演及循证研说的原始得分换算成标准分数之后进行累加计算团体的积分,团队奖取前三名。其中标准分数=(选手原始分数/同一方向选手最高分)×100,每位教师的成绩都将影响团队的排名。
(三)组织奖项
各地须审核活动人员资格及材料,确保合规,择优推荐作品和队伍,并提交500字以上小结(含组织情况、参与人数、效果、培训及亮点案例)。及时填写上交以下材料:
1.
《2025年“不可思议的任务”学生创意实践活动作品汇总表》.doc;
2.
2025年“让生活更美好”教育创新活动汇总表.wps;
3.
温州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比作品汇总表.wps;
4.
温州市中小学自制教具评比作品汇总表.wps
四、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智汇瓯越·数智赋能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办,温州市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温州市中小学实验研究中心承办,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教育装备科,负责日常事务。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郑上郭老师,联系电话0577-88293230。
附件:1.
附件1 2025年不可思议的任务学生创意活动作品申报表.wps
2.
附件2 2025年不可思议的任务主题及说明.wps
3.
附件3 2025年“让生活更美好”教育创新活动申报表.wps
4.
附件4 温州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比作品申报表.wps
5.
附件5 温州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能手申报表.wps
6.
附件6 温州市中小学自制教具评比作品申报表.wps
7.
附件7“数智优课”展演团队信息表.wps
8.
附件8 2025年智汇瓯越·数智赋能教育创新活动各县(市、区)推荐名额数量分配表.wps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