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课题立项及第二届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揭晓,温州捷报频传,尽显区域科研硬实力!我市共36项课题获省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立项(重点课题3项、专项课题28项、单列课题5项),AI教育应用、职业教育和乡村教育创新等实践导向鲜明的课题成为亮点,彰显了用技术破解教育现实问题的温州智慧。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负责人姓名 | 单位 | 1 | 双向适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区域实践研究 | 重点课题 | 黄菊敏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2 | 相约星期二:基于钉钉平台的青年教师跨校网络自主研修行动研究 | 重点课题 | 林日正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3 | 解码·评鉴·创生:AIGC支持下小学跨媒介阅读的模型构建与循证实践 | 重点课题 | 洪玉洁 |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 1 | 数智赋能:重塑乡村幼儿园家乡“游学”模式革新研究 | 专项课题 | 汪青青 | 温州市洞头区霓屿幼儿园 | 2 | “数据赋能+艺术表达”双重视角下戏曲非遗传承人能力评价模型研究——以瓯剧为例 | 专项课题 | 徐春梅 |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3 | 学评融合:数据支持下“3+1助学”智慧课堂的深化实践 | 专项课题 | 尹淑君 | 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 | 4 | 具身认知视域下生成式AI赋能的小学美术课堂建构研究——基于审美素养进阶的路径探索 | 专项课题 | 徐婕妤 | 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 | 5 | 基于职业能力图谱的室内设计新质技术实践项目开发研究 | 专项课题 | 叶红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7 | 双驱四融:生成式AI赋能的小学信息跨学科课程创新研究 | 专项课题 | 张珍 | 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二小学 | 10 | 智管云空间:多维表格打造班级管理的第二大脑 | 专项课题 | 谢玲玲 |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 | 11
| “数智团学”:中职团校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 专项课题 | 徐康康 | 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 12 | 三诊·三层·六行动:AI视域下中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孙朝敢 |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16 | 三体·三阶·六维:AI驱动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与研究 | 专项课题 | 郑杰 | 温州市洞头区大门新城实验学校 | 17 | 师智.学智.机智:基于DeepSeek的AIGC技术赋能中职数媒设计“教-学-智”三元协同的人智共创新范式研究 | 专项课题 | 叶晓燕 | 永嘉县职业教育中心 | 20 | 订单式学习:基于浙里教研的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任鲁鲁 |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 | 22 | 星“视”维:AI技术赋能ASD学生在空间视觉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 专项课题 | 胡 珏 |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 24 | 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 “双空间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教育临床护理专业为例 | 专项课题 | 张瑶 |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 26 | 问题库·样本梯·图文集:AI辅助写话全过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 专项课题 | 刘婷婷 | 龙港市第五小学 | 28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智慧交通科创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张汉 | 温州市南浦小学 | 30 | 智造工坊:基于Python的初中信息科技“未来乡村”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 | 专项课题 | 吴苗林 | 文成县黄坦中学 | 32 | 智·慧·玩:AI科技优化幼儿数学启蒙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胡明明 | 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幼儿园 | 34 | 智能诊断:高中数学精准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王丽 | 温州人文高级中学 | 35 | 数字孪生:AI赋能小学体育创新人才动态阶梯式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李彩云 | 温州市龙湾区天河第二小学 | 36 | AI赋能教育新生态:特殊学生"评-励"双循环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专项课题 | 林成校 | 苍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 37 | “明媚大体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智脑”系统构建的实践研究 | 专项课题 | 徐勒军 | 温州市实验中学 | 38 | 云上小宠养成记:“互动平台”下小学科学实验性课程 设计与实践 | 专项课题 | 林婷婷 | 苍南县江滨实验小学 | 41 | AIGC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基于“三元四维”框架的实践探索 | 专项课题 | 高启强 |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 42 | AI技术赋能的小学数学课堂“思•达•鉴”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专项课题 | 陈月初 | 温州育英学校 | 43 | 基于智能+人工的小学语文作文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 专项课题 | 孙兴化 | 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 44 | 从匠作系统到数智系统:木拱桥传统营造可持续传承研究 | 专项课题 | 洪志靖 | 泰顺县育才小学 | 46 | 基于“一起长大”APP的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研究 | 专项课题 | 陈彬彬 | 平阳县腾蛟镇凤巢幼儿园 | 1 | 双线融创:初中科学数字场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 单列课题 | 林雪敏 | 温州市实验中学 | 2 | 三式四学五化:大概念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研究 | 单列课题 | 沈琴琴 | 苍南县外国语学校 | 3 | 基于信息智能打造“4D”阅读环境提升绘本阅读质量的研究 | 单列课题 | 徐晓丹 | 温州市洞头区瓯江口第二幼儿园 | 4 | 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 单列课题 | 徐宇虹 |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 6 | "双减"背景下AI视听教室赋能小学英语教学增效研究 | 单列课题 | 叶力 |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
34项成果被评为省教育信息化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15%。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荣获"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22-2024年度)"称号,温州科研组织管理水平得到肯定。
奖次 | 成果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一等奖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区域推进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 周承露 |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 强联动·精施策·育特色:区域推进智慧校园2.0创建实践研究 | 陈适 |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 “奇妙悠游”:基于儿童计算思维培养的数智游戏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 白明丽 | 温州市第七幼儿园 | 一体·三赋:幼儿园“家园掌中宝”智慧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 | 夏 瑶 | 温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 小学生核心素养微认证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 张小青 |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 | 数智赋能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 王昌东 |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 数智教学评:区域智慧音乐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冯迎慧 | 瑞安市东山学校 | 技术赋能视域下中职戏曲教学“三不”困境的破解路径研究 ——基于“沉浸交互-认知重构-生态反馈”三维模型的创新实践 | 徐春梅 |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共融共进:虚拟研修推动1+10+10^n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金晓群 | 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 名师领衔· 技术领航:“乡村美育能手”孵化行动研究 | 钱瑞华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高中数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 | 徐登近 | 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 | 二等奖 |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智能云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 徐健 |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数智德育”:中职幼师育人模式数字化转型的行动研究 | 王 翔 | 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 精准·交互·自助:中职语文错题管理新样态实践研究 | 杨维维 |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基于3DOne的小学三维创意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 陈乐敏 | 温州市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 | “耕读少年”画像:数智赋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范式 | 朱越 | 文成县二源镇中心学校 | 迭代·融通·深化:基于“证书宝”系统的教师专业成长画像研究 | 张淑嫦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基于新型教学空间的区域云教研平台建设实践研究 | 王丁于 |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 六位一体:名师工作室互联教研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 施昌魏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三等奖 |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对策 | 张丹静 |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 三阶·三环·三评:基于PBL的Pepper人工智能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钟丽丹 |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 | 基于项目化的人工智能课程研发与实践 | 谢贤晓 | 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 迭代与赋能:区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机制创新的实践 | 黄菊敏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整体智治应用场景研究 | 陆伟坚 |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 | 集成·融通:依托班级智汇大屏构建县域智慧校园实践研究 | 林书盛 | 苍南县教育局 | 趣化·优化·量化:以数为翼 驱动汀兰钩绣课程创新研究 | 陈苏芬 | 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 | 数智·传承·融创——虚实融合环境下的中职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 王哲明 | 永嘉县职业中学 | 嘉考通:互联网+视阈下中职学校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与实践 | 赵小秋 | 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 | 虚实共生·理实一体·产教融合:智慧+中职鞋类教学空间的建设和应用 | 陈建 | 温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 实验·项目·发明:基于“物理实验”的科创教育研究与实践 | 陈显盈 | 浙江省温州中学 | 虚实融合 三阶递进:中职印刷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林原木 | 苍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三七迭代:中职信息技术课堂项目化学习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 全志敏 | 乐清市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 “工作室+”: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一个网络名师工作室转型重构的实践 | 周璐 | 温州市鹿城区新田园小学 | 精准可视:高中智慧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 | 毛传挺 |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温州多年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深耕不辍的必然结果。今年,温州"未来课堂"实践案例还作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唯一代表,登上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舞台,相关经验由省教育厅发文全省推广。我中心牵头设立了省地联合课题《人工智能助力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推进机制设计与实践研究》,系统深化区域AI教育应用的策略探索。 科研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精锐的人才队伍。为提升全市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我市在中小学校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全面统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与规划,实施智慧教育领航人才培养计划,以智慧教育领航校长(CIO)引领学校数字化转型,以智慧教育领航教师实践课堂智慧化转型,打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校长、名师。近期,温州市实验中学黄慧校长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与各国各地教育者分享中小学AI教育实践,展示了温州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与行动。 为提升我中心人才队伍素养与创新能力,2024年,中心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全新组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科研团队,下设数字课堂、数据治理、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新基建(实验教学)四大科研小组,汇聚中心青年骨干、学校实践专家与高校顾问,紧盯数字教育、智能教育及新技术发展热点方向,围绕区域核心业务推进推广,向下做实项目落点和一线实践,向上寻找理论支撑和方向引领。2025年,中心2项课题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6项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课题全部立项,青年骨干挑起科研大梁,打造"智汇瓯越・数智讲坛"品牌,吸引了全市教育技术工作者和教师的广泛参与。 下一步,温州将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未来教育”建设体系下,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市教育技术中心将持续强化科研引领、深化团队协作、攻坚前沿重点、加强成果辐射,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一线,助力我市教育领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来源:科研规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