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师教育》
“反刍式”园本研修促幼儿教师自主发展
时间:2017-10-23 11:03:00来源:市教育局

在园本研修开展的热潮中,每个幼儿园相继推出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园本研修模式。然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是单一、线性的,其复杂性对我们的研修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从形式走向内涵,着重解决“研什么”、“怎样研才有效”。我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将管理层从形式上给与的支持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相结合,推出了外延更宽、内容更丰富的“反刍式”园本研修,基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修,探寻有效途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一、“反刍式”启动阶段——“粗咽”研修

粗嚼研修亦是研修的初级阶段,意图让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和主人。唤醒教师主体意识、激发教师自我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使其专业发展呈现积极主动、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一)激活需求,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了解教师“缺什么”,才能正确地给她们“补什么”。我们通过成长导航册、个性化规划等载体,激活需求,设置隐性逐步递进的专业引领,来唤醒教师的主体存在意识。

1.施行“成长导航册”,明晰发展方向。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合格、优秀的教师,基本上会经历学习模仿、发展提高、探索突破等三个阶段。为了加强对教师自主性的培养,我们从教师职业规划和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两个方面为他们成长导航,推出了满足教师自主发展的“成长导航册”,让每个教师能有依据地为自己定位。新苗、青年、骨干等三个不同层面的老师在成长导航册中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导航内容,让她们在职称类、评优评先类菜单式的导航中,了解自己所处的专业位置及发展的方向,唤醒其主体意识。

2. 制定“个性化规划书”,找准专业起点。

为帮助教师实现自主发展,在导航册之后,推出“个性化规划”帮助她们找准专业起点。在反刍式园本研修的氛围中,每一位教师都自主设计属于自己的三年一轮个性化专业成长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审视,了解自己所需,沿着规划好的轨迹自主发展,在园方支持、同伴互助中,逐步实现自己的每一轮的发展目标。如:青年教师林婷婷在个人规划中提出,“让学习变成自我的内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她清楚的认识到实现目标需要必备的积淀,在自身努力和反刍研修中,入职第三年就收获了区优质课一等奖。

(二)行为跟进,激发教师自觉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主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通过新苗札记、青年随笔、骨干叙事等载体,激发教师的反思自觉性,以个体形式进行独立自主思考,并将所思所想简单的撰写成稿,以此检验初步阶段研修的有效性,及教师的学习力和接受力。

1.新苗札记——教学经验储备袋。

以每日为单位,记录自己的半日带班情况,提出问题、自我反思,并作出初步结论。新苗教师需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因此按照她们的实际需求设计新苗札记。不设置高规格的要求,而是让她们记自己感觉有用的信息,回顾、反思,这日积月累的工作手札成为了新教师的经验储备袋,同时激发她们反思自觉性。

2.青年随笔——教学事件汇聚包。

我们所定义的青年随笔,是指具备一定专业经验的青年教师,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教育教学事件,亮点或问题,以此为基点每周撰写一篇随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从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反思,形成教学事件汇聚包,以“思”促教。现在,我们的青年教师会运用随笔来记录自己教育中的得失,记录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了乐于反思、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

3.骨干叙事——教育故事百宝箱。

骨干教师教育叙事要有实践、有理论、有思考、有研究。“故事”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使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激活思维,及时反思,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通过故事分享推动整个骨干教师群体的全面进步。

二、“反刍式”实践过程——“细嚼”研修

“细嚼”研修是借助群体的智慧,细嚼问题、找寻策略,解决教师个体、教师团队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困惑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有针对性的研修,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从教师成长阶段看,从新苗教师到青年教师,再到骨干教师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要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前景教师进行“梳理”和“指点”,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专业支持。

(一)新苗教师:对一日活动组织中的优化

新苗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还处于经验建构阶段,因此,我们沿着“理论学习——发现、反思——找寻策略——实践优化”的研修轨迹,围绕新苗教师共性问题开展的连续性反刍研修,引导新教师进行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寻策略、实践优化,从而增强新苗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一日活动组织中的“细嚼” 让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延续性与教育性呈阶梯状完善,执教者的调整反思,同伴教师的介入分析,以及行动之后的内化提升,使新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保教工作向着科学、实效的方向发展。

(二)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追究

青年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实践、有能力、有智慧,她们需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究,借助“细嚼”帮助她们更好地梳理经验、归类方法、提升理念。以“数学小游戏”研修活动为例,第一步,让老师在与主持人对话、与同事结为学习伙伴过程中,对“数学小游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目的。第二步,教师带着预留问题所搜相关资料,并有思考。第三步,通过研修活动,提炼出数学小游戏的特质,给予数学小游戏以定义,并进行设计。第四步,理念提升,用开放、动态的视角看待数学小游戏,形成在一日生活中和幼儿玩数学小游戏的意识。同时,我们借助行政团队的力量,对研修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第三方反刍跟进研修。

(三)骨干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辐射

在幼儿园中,骨干教师是榜样的存在,她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会无形中被其他教师所模仿、学习。因此,针对骨干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反刍,理论和实践螺旋式上升,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讨中,产生思想的共鸣,让教学思路更明晰,教学过程更精彩,教学理念更先进,有利于她们关注有效教学,形成教学风格。并以她们的成长路径作为范式,带动更多的青年、新手教师业务成长。

三、“反刍式”内化阶段——“吸收”研修

“吸收”研修是指教师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研修,需要将习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化成为自己固有的专业技能。在学习、反思、实践、深入探究的反刍式园本研修过程中,我们明显地看到,教师的研修机智(如:有效的梳理提升经验的能力、设疑调控能力,反思追问策略的运用)一次比一次恰当、适宜,教师的自我分析与反思能力获得了提高。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园本研修活动中,才能得以不断内化和提升,因此我们以自创的舞台、交流的平台、竞争的擂台为载体,使每一位老师主动亮出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尊重自创的舞台,激活最近发展区

老师多、需求多,这就要求我们的平台也要多。“自创的舞台”主要的对象是新苗老师,作为新手需要最初历练,因此创设一些让她们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平台,一是对研修活动的检验,也就是对园本研修的再一次反刍检测;二是让她们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她们的自主发展。自创舞台有大有小,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储备按需自主选择,如新教师成果汇报、师徒协作组汇报、片区开课、送教下乡、温大见习课等等公开活动、讲座交流方面。秉着“按需”自主选择的原则,激活最近发展区,在实施中老师一旦找到平台,园方将会给予充裕的支持,给她们自主发展的道路上铺上垫脚石。

(二)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作为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历来被推崇。为了激发人才活力,我们将“鲶鱼效应”策略有针对性的运用到青年教师层面上。首先积极争取主办、承办并积极参与省、市、区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如:浙沪名师教学交流会、温州市幼儿园教师素养提升、鹿城区幼儿园“多元研修模式”研修活动等高规格的活动。即为教师创设了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扩大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园内形成你追我赶、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氛围,激起教师向高层次发展的渴望。

(三)创造竞争的擂台,激扬成功的需求

有关教育教学评优活动,历来被各幼儿园所重视,我们推出了竞争上位方式,激发教师“我要进步”意愿。在主动争取的基础上,园方帮扶提升,骨干教师樊晶晶在浙江省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林晓、樊晶晶、林知团队在市级学科素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青年教师林婷婷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等。不同层次的平台让不同层面教师收获了成功体验,这就是“反刍式”园本研修的魅力,其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逐步自主内化研修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专业能力获得自主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存在着差异,主动的、被动的,积极的、消极的,在反刍式园本研修实施过程中,通过粗咽、细嚼、吸收等连环跟进的园本研修途径,教师充分认识到“自我”的需要,不断激发自主发展需要,从而实现自主的进步。

反刍研修的价值不是直接给教师多少结果,而是引发教师多思考,最终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反思,从而提升专业自主发展的思维能力,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温州市第三幼儿园  林丽婉,选自《温州教师教育》2017.01)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