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9 14:50:10来源:市教育局
《红蜻蜓》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二部合唱曲。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至今已有四十年了。它在日本广为流传,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是3/4节拍的分节歌,全曲只有八个小节,却非常深情,流畅。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5—1达十一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而写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人神往。演唱时委婉、动听,富于艺术感染力。
一、“多变”的背景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给我们的孩子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两年的合唱,应该形成了一定的合唱能力。但是考虑到是借班上课,原版二部合唱曲给学生难度太高,孩子只能学得“胆战心惊”,破坏意境体验不到音乐的美感。同时,又鉴于学生活泼、充满好奇心、喜欢多变的身心特点,我对本课做了如下拓展:
1、创设情境,改编第二声部为简单的“风声”旋律加入红蜻蜓的“舞蹈中”,感受旋律美。
2、加快第二声部速度,改变风格,感受美国爵士版的蜻蜓。
3、回归原创,学习高声部旋律——日本的红蜻蜓。
4、二部合作,体验不同风情的《红蜻蜓》。
在教法上,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体验,我吸收新体系的理念也做了一些整合:如:导入部分柯达伊手势的教学体验、巩固部分声势、音效“bong”的体验等等,让传统单一的教学积极、愉悦起来。
二、“多变”的呈现
通常情况下,合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是学生较难的掌握的。因此,本课我迎难而上,以第二声部开始先入为主。
()第二声部
1、巧用科尔文手势
手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视觉辅助手段,借助手势是学生歌唱练习的极好的方法。科尔文手势能使学生能够确立一种正确的音高观念以及演唱时具有良好的音准,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们进入音乐王国,和七个可爱的小精灵亲密接触,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带孩子们做科尔文手势轻轻唱起音阶。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导入原因是:一、由于是借班上课,通过简单的唱音阶可以了解学生的歌唱能力。二、拉近师生距离。三、为下面的第二声部学习做好铺垫。四、用直观的手势作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掌握音准。有了前面的预热,二声部的学唱就水到渠成了,在这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地示范和提醒,始终引导孩子用科尔文手势辅助歌唱,在教师范唱、师生合作唱、跟琴唱、跟伴奏唱等学唱环节中,学生的音准不断得到巩固,第二声部的旋律的深深的刻在孩子的脑海中。
2、伴奏音乐相得益彰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演唱好二声部,我还别出心裁地制作了MIDI伴奏,这也是本课的亮点。悠扬的长笛声带孩子进入“风”的情景里。在演唱中,我的一句“你们的声音好像风吹过来,让我好陶醉”,让孩子们深深投入、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中。同时,为了加深对二声部旋律的感受,我还特地对二声部的音量做了稍许地突出。
3、风格变化出其不意
“如果把这段音乐的速度进行变化,感觉还会一样吗?”一个提问,带着学生进入了另一个音乐世界,音乐通过加快速度,向学生呈现了爵士版的红蜻蜓。通过探索和实践,学生们变成了会唱歌的鼓,声势律动和音效“bong”的加入,让学生体验中变得更加灵动,也让传统单一的教学积极、愉悦起来。
而做这样的变化的安排,也是鉴于更好表达第二段歌词中女孩上山采桑果活泼的形象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第一声部
歌曲第一声部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图谱来启发辅助学生歌唱。在第一次范唱后,我拿出了道具——一只可爱的红蜻蜓,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孩子们,伸出你的手,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让红蜻蜓飞起来吧!”于是,我就和孩子一起跟随课件的动态变化来模拟红蜻蜓飞翔的路线。形象生动的图谱让学生感受了旋律音高的变化,也体会了乐句的连贯性。
如何让学生美美地歌唱?我对学生说:孩子们!作曲家笔下的蜻蜓是很有灵气的,让我们跟琴唱唱。以此来引发学生对旋律重难点的关注,如附点节奏、音色、音高。在高音部分,我会启发孩子们红蜻蜓要轻盈地往上飞,引导学生用气息支持轻声高位地歌唱,为了让乐句的歌唱更加连贯,我会提示学生沿着红蜻蜓的路线飞。而在第二段歌词的学唱中,由于风格速度的变化,我提醒学生唱的干净利落、轻巧,就像蜻蜓点水的感觉。
三、“多变”的思考
一首优秀的作品,让人有画面感,歌曲中抒情与热烈、快与慢交替,唱出了歌曲不同的场景和意境。不同风格的组合和演绎,让学生们收获了不一样的经验。孩子们如一只只灵动的红蜻蜓在音乐世界里尽情徜徉。本课歌曲二声部的改编拓展结合柯达伊手势教学、音效“BONG”的体验、速度的变化、图形谱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快速掌握歌曲的二声部旋律,就像一阵清风,把旋律流淌进孩子心里。因此,作为教师,应始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时,要深挖教材,以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散,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基于学生学情求高、求新。
多变的红蜻蜓,融合了经典与时尚,让不同时期的音乐对话,让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充满了灵动,这就是音乐拓展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