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4 16:38:00来源:
恰逢十二·五的培训春风,我从一名教育学生的一线语文教师蜕变成为一名培训教师的语文学科师训员。五年来,我大大小小一共设计出了七个培训方案,从阅读教学层面到写作指导层面,从多种文体整体鸟瞰到单一文体深入探讨,从设计一个个具有学科特性的培训方案到认真付诸实施到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再付诸实施,我始终坚守一个初衷:就是力争让培训声声敲打在参训教师的心坎上。我的初中语文“正确架构一堂散文课”研修课程之所以能成为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培训精品项目、2016年温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精品课程一等奖获得者,就是基于这一点。现就该研修课程的实施情况作简要介绍。
准选点:紧扣参训教师的教学需求
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紧随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跟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师训员必须不断学习,时时跟进。一致认为,培训者,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培训策划师,更是一个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学科的师训员,只有对课程标准了如指掌,对语文学科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胸有成竹,培训内容点的选择才会直抵语文的本质,切中参训教师心中的需求点困惑点。
经过前期的课堂观察和参训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不准,缺乏文体和学情思考,不知如何正确架构一堂语文课。语文课要教什么,一定有自己学科的特性,不同文体特质下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堂问题指向也不同。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阅读教学占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课时。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散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散文体例相关知识认识很是不够,他们要么“千文一教”,教学架构单一乏味,课堂问题呆板,课堂环节推进模式化;要么“旁枝错节”,教学内容选择随意,课堂问题零碎,课堂环节推进混乱。总之,如何正确架构一堂散文课,正是参训教师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散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但散文中的言说对象,是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它唯有作者的眼所能见、耳所能闻、心所能感。在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散文阅读教学,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要着眼于主体,揣摩作者的情思,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观照自我。要由言及意,关注散文中的个性化言语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乃至细微处。
基于此,笔者把研修课程的目标定位为:
㈠通过对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层面学习,把握散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散文体例相关知识;
㈡根据散文文本体式的确认和学情的预估,在文本细读后,确定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点;
㈢借助王荣生的关于阅读教学设计模板知识,学会如何根据教学起点达成教学终点,学会创设教学环节;
㈣基于一篇特定散文课例进行教学诊断式课例研讨等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培训学习使参训学员能较好地独立解读、设计并正确架构一堂散文课。
看来,培训内容的选择,只有跟着课程改革的步伐走,只有深入把握课程的学科知识要素,只有切合参训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敲打在需求点困惑点上,我们的培训才会常培常新,才能赢得参训教师的青睐,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精架构:切合参训教师的实用标准
要建造大厦一定要先有完美的顶层设计蓝图。一个课程项目设计也是如此,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整体设计。初中语文“正确架构一堂散文课”课程项目逐步走向主题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一个周期4天的培训,都是在一个明确的培训主题的制约下进行,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细化成几个具有层递性的课程模块进行有序推进。具体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拓展提升等三大培训模块,分别占时一天、两天、一天,美其名曰“一二一模式”。模块结构分配如下:
模块一:新课标下的散文阅读教学知识策略【讲座研讨】(8学时)
模块二:诊断式散文课例研讨【小组合作、课堂演练】(16学时)
模块三:散文阅读教学的鸟瞰与拓展【理论提升、互动答疑】(8学时)
纵观整体设计,大家容易发现,这个设计是基于参训教师有用、实效这一金标准的。四天时间,两天理论指引,两天实践研磨,“理论引领——实践演练——理论提升”结构推进,箭箭向着“散文”这一靶心狂轰滥炸。实效性设计的突出亮点乃在于历经两天的课堂诊断实践环节,在同一个散文篇目下,“小组研读——学员说课——学员上课——专家引领”四个半天,层层推进,环环落实,特聘一位在散文体例上,理论研究和课堂实战经验都过硬的特级教师,全程跟进,手把手,面对面,环环指引,可谓“真刀解剖”直达散文特质的骨节骨髓(后附课堂诊断实践推进图示)。正是基于一篇文章进行反复敲打,研究的落点才好深入。从四个半天的推进看,每一个参训教师对这篇教材文本的研读至少深入敲击四次:即细读一次,听说一次,议论一次,观摩一次。期间,对文本的反复思考和对文本字里行间的反复推敲揣摩品味的次数那更多了。经过这样的推敲打磨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遇到这篇文本或遇见类似的文本,参训教师对文本的处理能力,得心应手不敢说但至少应该是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再好的菜谱,没有好的厨师,是做不出好菜的。实践表明,物色好有高度,接地气的课堂教学实践专家,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众望所归,仰慕钦佩,灵动有智慧,随时针对问题评点指引,又亲自上阵,从更高层面去示范同一篇文章同一节课。培训呼唤真正的一线名优专家。
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优秀的培训课程在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细化推进上一定是切合参训教师的实用性有效性这一金标准的。
显主体:激发参训教师的全员参与
参训教师不是一张白纸,它们各自带着长期在教学一线积累起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经验,特定组合在一起的一个教师群体。它们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作为师训员,我要特别关注学员的主动建构,以学习共同体为形式,以共赢为宗旨,以相互信赖坦诚交流为特征,体现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个合格的师训员要做师训的有心人,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努力追求创新的运作方式,营造多维互动的研讨形式,力求做到不让一员看热闹。本研修课程具体激发的形式有:
1.小组研讨展示
学员自由搭配,分成几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文本解读设计环节,分小组解读设计一篇散文,围坐探讨,交流展示;说课环节,各小组选出代表,观点荟萃,氛围激烈;展课环节,好中推优,智慧碰撞。
2.任务分配记录
为了让每一次的培训雁过留声,做过留痕,事先对学员作了细致的分工安排。辅助团队成员都是参训教师,主要落实每一天的培训报道的撰写,负责影像拍摄,负责专题诊断课例研讨的每一个半天的活动记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和研讨内容能保留下来,为了研究和存档。
3.独立完成作业
学习中的一时感动往往是表层的、短暂的,经不起岁月的淡忘。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下文字,留下理性的思考。为此,每一次主题培训一个阶段结束之后,立即布置相应的文字性作业,让学员去完成。形式多样化,或心得或整改性设计或名家讲课的实录反思等等。记下最深刻的最感动自己的思考性文字。
4.反刍式学习论坛
为把培训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笔者在培训结束前特别增加了一个小组展示交流环节,美其名曰:反刍式学习论坛。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代表,集中讨论整理出本次学习的精要点感悟点,切准一个主题,写出文字稿做好PPT,每个小组演说5分钟,形式可以多样。这也是作为学习结束的一项作业。实践表明,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员碰撞和交流是最有效的收获。
(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卢立银 选自《温州教师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