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师教育》
聚焦典型案例,搭建“任务驱动式”课堂
时间:2017-07-14 17:07:16来源: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后一框,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框。《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是对前三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又是第四单元的重要落脚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对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认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高一学生对我国宏观的对外开放政策难以理解,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难以辩证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整节课以“华为”走向世界的案例贯穿;同时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成本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课程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高中生来说较为宏观,难以与具体实际相联系,因此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华为手机”为案例,在教学活动中达到从生活出发总结方法,最终又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的目的。

2.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成长是衡量一节课有效性的根本标准。本课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任务单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教师在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发长。

3.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本课以任务单导向,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说出世贸组织的地位、作用,区分其基本原则、简述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2.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入世的利与弊的讨论,学生能运用辩证法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通过为“小米”发展出谋划策的探究,学生能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华为”成功走向世界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华为”发展历年表,介绍“华为”的发展历程,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根据教师介绍,对“华为”的对外开放历程产生好奇和兴趣。

设计意图: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企业中选出学生耳熟能详的“华为”为代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华为”的开放历程入手,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好奇,自然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 习题自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新闻《华为不满欧盟反倾销》,提出相应问题引出世贸组织。引导学生回答判断题,整理世贸组织相关知识点、理清易错易混点。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一】。自主学习教材后完成相应的判断题。

设计意图:世贸组织相关知识点学习难度较低,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范围内。该部分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判断题检测自主学习效果,使知识点得到落实。

3.材料探究 辩证思考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文章以及“华为”海外销售走势图,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中国入世的影响。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二】。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思考、回答相关问题,明确中国入世的影响,提升辩证思考的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图表进行理性思辨,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全面的看待问题。

4.小组合作 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华为发展战略图”,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的措施。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三】。小组合作,根据“华为发展战略图”,结合课本内容,探究“华为”实行了哪些开放措施。

设计意图:“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较难理解。因此通过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分析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5.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小米”海外发展困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回答。

学生活动:完成【任务四】。自主答题,培养主观题的答题能力。

设计意图:“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是本课的重难点,需要重点突破。因此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整体感受 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讲授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格局,明确中国谋求更加开放的未来,而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学生活动:感受情感熏陶,树立道路自信。

设计意图:将“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知识点放在课末讲授,意在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承前启后,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学实录】

环节1.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

师:大家知道我国目前手机品牌NO.1是谁吗?

生:华为。

师:今天的课堂就围绕着华为的发展历程展开。展示华为发展历年图。

师:华为在刚成立的时候,它只是一家香港公司在大陆的销售代理。渐渐的,华为在印度、瑞典、美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后来又进入了欧洲市场,之后便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本地化经营。到了2014年,华为在全球的研发中心达16个,联合创新中心共28个;2015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前三;在今年,也就是上个月,华为刚刚发布了Mate9系列手机,在这部手机中搭载的麒麟960芯片在性能跑分中表现优异,标志着中国创造的手机芯片正式迈入国际一流手机芯片领域。(学生产生兴趣、关注度提高。)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觉得华为从一个小小的销售代理发展为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企业,不可或缺的因素有哪些?

生:创新、对外合作、走向世界。

师:从华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的重要性。

环节2.自主学习 习题自测

师:这段时间华为除了发布麒麟960芯片之外,还有一个新闻。展示新闻《华为不满欧盟反倾销 要求国民待遇》。提出问题:华为的不满应该诉至何处?

生:(部分学生)世贸组织。

师:有些同学马上想到了世贸组织,还有些同学可能现在还在想为什么要向世贸组织起诉。到底什么是世贸组织?为什么华为的不满要向世贸组织起诉?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95-96,完成导学案【任务一】的两个问题。

【任务一】 “世贸组织知多少”

1.阅读课本P95以及P96页“名词点击”部分,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1)世贸组织的地位是什么?

(2)世贸组织有什么作用?

(3)世贸组织有哪些基本原则?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世贸组织是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     )

(2)世贸组织提供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所以华为可以向世贸组织提出上诉。(     )

(3)华为作为中国企业,向欧盟提出“国民待遇”的要求颇为无理取闹,世贸组织可不予理会。(    )

(4)在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最惠国待遇原则就是要求对外待遇高于对内待遇,因此华为应向欧盟提出最惠国待遇申请。(     )  

学生完成后通过对话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落实上述知识。(略)

环节3.材料探究 辩证思考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组织的吗?

生:2001年。

师:这意味着什么?

生: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师:在这个新阶段,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华为的冬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任正非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入世的。展示部分段落。

师: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任务二】,思考:中国入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任务二】 阅读材料,想一想中国“入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材料一:

在2001年中国“入世”之际,华为总裁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文中写道:“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学生思考后教师请个别同学回答。

生6:我觉得利大于弊。从华为海外销售收入大幅上升可以看出中国入世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弊的话我觉得中国入世会带来更多的挑战。

师:挑战来自哪里?

生6:根据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外国市场对中国开放的同时中国市场也对外国开放,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环节4.小组合作 难点突破

师:正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而华为也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曾经说过:“华为之所以能进步到今天,与华为本身的开放有关。”那么华为到底是如何通过开放取得上述海外发展成绩的呢?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P97相关内容,讨论华为是如何通过“开放”取得海外发展成就的。

【任务三】 在《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提到:“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本P97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华为是如何为自己准备好过冬的“棉衣”,从而取得上述海外销售成就的?(请将讨论内容记录在下方,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作发言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生7:材料体现了华为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体现在华为引进国外资本、国外技术等,“走出去”体现在华为收购国外公司,成立多个国外研究所,派遣销售人员到国外以及承包海外工程。

师:那同学们可以归纳一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具体内容吗?

生:(在教师引导下)“引进来”主要有引资、引技、引智,“走出去”当中收购海外公司体现了资本输出、派遣销售人员体现了劳务输出、承包海外工程体现了技术输出。

生8:华为将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体现它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深度、注重创新,实现了从销售代理到形成自身技术、品牌优势,体现了华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师:对“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那里我们提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内容。

生9:华为自己研发自己的芯片,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依赖国外芯片,体现了华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师:我们都知道小米手机,小米手机的芯片一直采用美国高通公司的骁龙芯片。有一次小米和美国高通订了一批芯片,在小米手机都生产好的情况下,高通拒绝提供芯片,导致小米只能紧急购买韩国LG集团的手机芯片,导致手机配件和芯片不兼容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师:除了上述措施,同学们还有发现吗?(学生表示没有发现)

师:在华为对外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它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生:主动地……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四点措施。

环节5.学以致用 能力提升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小米手机,其实一直以来小米也在不断探索海外市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米遇到了一些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任务四】,结合材料,运用刚刚学过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知识,为小米手机的海外发展计划出谋划策。

【任务四】 学以致用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小米手机一直计划迈向海外市场。然而,在小米手机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缺少海外战略合作伙伴、专利匮乏、缺少核心技术、过于依赖国外企业供货、品牌国际知名度不高、资金短缺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米的海外发展脚步。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知识,为小米手机的海外发展计划出谋划策。

学生联系材料回答,教师引导,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环节6.整体感受 情感升华

师:在各项开放措施下,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教师概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内涵)

师:在这样的格局下,我们中国也在展望着更加开放的未来。这个未来需要更多像华为这样的民族企业不断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华为这样的民族企业的成功也离不开国家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可见,不管是我们的民族企业、还是我们的国家,大家都在为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而不断努力,而中国经济的腾飞所托举起的正是我们的——中国梦!

【教学反思】

1. 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手机企业华为和小米的发展为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方面,华为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可挖掘的素材相当丰富,为本课学习任务的设计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境,成为本节课成功教学的前提。

2递进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本课以四个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任务难度和逻辑上均呈现层层递进的热点,既着眼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又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有的能力完成任务,又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提升。任务一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判断的能力;任务二重在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任务三围绕本课重难点,要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形成了教学高潮。任务四是任务三的拓展延伸,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本科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例点评】

1.教学目标清晰:本课三维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观察,且关注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立意高远,是一节能力导向、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好课。

2.教学方法得当:本课以华为发展的经典案例为情境,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精心设计、用心教学的好课。

3.教学效果良好:本课教学中既有任务驱动的预设性,又有课堂对话的生成性,既有案例的情感渲染,又有基于案例结合书本知识的理性思考,是一节体现课改理念、完整达成三维目标的好课。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叶佳晨  选自《温州教师教育》2017.07)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