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6 12:13:17来源: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夏正仁
疫情之下,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显然是最为妥当的方式。当前师训员借用网络开展培训,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外包,与专业网络培训机构合作,借用对方的平台与资源,开展教师培训。该途径虽然省时省力,却不易满足个性化的区域培训需求。二是自办,使用自己的平台与资源,举办网络培训项目。由于多数师训机构单位并没有自己的专业网络培训平台,师训员只能借用互联网的通用平台。适用的通用平台很多,但由于设计定位的差异,它们的培训功能也不尽相同。其中即时通讯类平台,因为能基本满足培训的直播、录播、展示研讨及作业管理等一般需求,加之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又免费,所以成为师训员的首选对象。
一、即时通讯平台与问题挑战
1.即时通讯平台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它允许多人通过网络来即时传递文字、文件、语音及视频等信息。根据专业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个人与企业两大类。前者有大家熟悉的QQ、微信,后者有TIM、企业微信、钉钉及各类视频会议等。这两大类即时通讯,均支持智能手机、PAD及PC等终端平台。
与专业网络培训平台比较,即时通讯平台在数字版权保护、监管学习行为及抓取培训数据等方面的功能整体偏弱。另就培训的基本功能而言,即时通讯工具彼此之间也是各有千秋。师训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培训需求,灵活选择。本文挑选部分即时通讯工具,对其常用的培训功能进行比较,以供大家参考。
平台 性能 | QQ(TIM) (家校师生群) | 钉钉 | 腾讯会议 | ZOOM | CCTALK | 企业微信 (温州师训) |
直播 | 强 | 强 | 强 | 强 | 强 | 无 |
共享桌面 | 强 | 强 | 强 | 强 | 强 | 无 |
录播 | 一般 | 弱 | 弱 | 弱 | 弱 | 强 |
会议模式 | 无 | 302人(免) | 300人(免) | 100人(免) | 500人(免) | 无 |
资源包管理 | 较强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强 |
线上互动 | 强 | 强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强 |
作业管理 | 强 | 强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强 |
私密性 | 一般 | 较强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强 |
数据统计 | 一般 | 较强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强 |
2.师训员面临的挑战
(1)暂时承受培训政策与办学条件的双重约束
省市县各级师训主管部门都曾针对教师培训的网络项目,出台过相关管理政策,对承办主体、网络平台功能、课时占比及学分上限与折算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与约束。在办学条件方面,还要承受网络平台功能欠缺、项目经费支出受限等约束。
(2)对平台技术性能缺乏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师训员选择培训平台,往往会聚焦于信息发布、讲解演示,互动交流、作业管理与数据统计等教学基本需求层面。但对线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平台技术的局限性及由此引发的对项目管理的变通性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3)需要提升公众对数字化学习的认知
当前,公众对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大都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网络培训的效果不佳,学员容易作弊。师训员要潜心研究网络培训项目的设计理论,要深入分析学员的线上学习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优势,来打造良好的教师培训网络项目,以消除公众怀疑。
(4)缺少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
借用网络开展教师培训,必定会涉及技术层面的一些难题。有专业技术团队的建议,师训员才能够游刃有余,避免某些技术性教学事故;有他们的支持有才能够天马行空,轻易实现即时通讯平台与其它第三方平台的无缝对接,扩充在线测评、数据自动抓取等项目管理的其它需求。
(5)数字化课程资源获取渠道少
数字化的课程资源是支持学员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也是评价网络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师训员获取数字化培训课程资源,通常有两种渠道,一是向专业网络培训机构购买,二是自己组织专家开发。但是,前者容易遭受项目经费与技术层面的限制,后者也因自身的实力水平而大打折扣。
师训员自行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就要研究网络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与培训平台的多样性,就要采用最为通用的多媒体技术标准,力争做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跨项目使用,努力提升它的使用率。
二、线上培训模式与教学方法
1.培训模式与适用主题
(1)任务驱动模式
该培训模式比较适用技能实践、作品制作类的主题项目。授课专家需要事先设计好学习任务清单,布置作品制作任务,规定完成时间,并提供辅助完成任务所需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包。在教学方面,通常需要专家示范引领在先,学员自主探究在后。因为学员的学习自主性较强,方式多样、时间灵活,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
(2)基于问题解决模式
该培训模式比较适用教研课题类的主题项目。授课专家需要事先预设几种教学情境,以供学员选择,再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学员在真实、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里,基于专家的推荐与自我价值判断,来构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尝试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因为项目任务真实,且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所以对培训班学员的要求比较高。
(3)菜单选修模式
该模式比较适用更新、提升学科专业知识的主题项目,对授课专家、培训平台及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要求都非常高。授课专家,不仅要设计评价学员学科专业知识水准的评价表,还要开发配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甚至某些项目,可能还需要借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对学员学业的测评工作。
(4)传统讲授模式
该模式直接照搬线下集中培训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网络平台、数字化课程资源、专家技术素养等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培训主题的适用范围较广。虽然解决了疫情之下培训人员不能聚集的难题,但学员在数字化学习中的自主性优势并不明显,依然还要服从统一的听课时间,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
2.线上教学方法
(1)直播与录播:两者都是采用视频形式传递授课内容,均适用于讲座式教学。前者,专家在授课时可以实时共享桌面;后者,学员在学习时可以随性点播。
(2)会议模式与线上互动:两者都可采用语音、文本等形式传递交流信息,均适用于研讨的互动交流。前者,可以实时共享桌面,选择发言对象;后者,可以流水式对话,自动记录互动的内容与过程。
(3)自主研修:通常需要借用学习任务单与资源包的支持,适用问题探究、构建知识等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单,要罗列任务的具体要求与学习路径。资源包,要满足学员自主构建知识的基本需求。
(4)在线测试:先设计测试题,再以表单页形式收集学员的答案,适用于投票、考试测评等教学活动。大部分即时通讯平台都有自带简单的投票功能,但表单页一般不支持图文混排的测试题。问卷星、调查派等第三方平台,在编制测试卷、自动阅卷等方面具更强的功能,若想实现对主观题的自动阅卷,还需要选择更为专业的考试平台。
三、线上培训项目的管理实施
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线上培训,其基本流程大致简化为“创建培训群”→“发布通告”→“实施线上教学”→“收集作业”→“评价给学分”→“整理档案”这六个环节。
1.创建培训群
除了专业网络会议平台以外,其它即时通讯平台都是以建群形式来保障培训的私密性。师训员要紧握入群权限,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学员入群。对已入群学员,要进行身份审核,要实名,做到既不丢学员,也不乱拉他人。
2.发布通告
尽可能地利用平台的自身公告来发布培训通知,以树立培训平台的官方权威。像是钉钉的群公告、企业微信的公告等,都有很强的公告管理功能。通告内容要讲清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与要求,并确认每位学员的回复信息。
3.实施线上教学
(1)教学前
①做好设备调试预备工作,检测摄像头、麦克风及网络情况,避免技术性教学事故。
②利用平台自带的签到功能,实行线上签到,确认所有学员到课。
(2)教学中
①做好静音与申请发言的管控。
②关注设备与设施的突发性技术故障,有预备方案。
(3)教学后
①收集统计培训数据。
②布置线下学习任务。
4.收集作业
(1)利用平台自带作业管理功能,收集学员作业。
(2)收集整理学员的作业数据,作为学业评价依据。
5.评价给学分
(1)对学员、专家、资源包、课程及培训项目进行评价。
(2)根据学员线上培训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
6.整理档案
(1)分类整理培训中生成的各种数据,总结经验,撰写培训项目实施报告。
(2)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记录专家与学员在互动交流中精彩片段。
四、资源包开发及分享技术
资源包是数字化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员实现知识内化、改变教学认知的重要工具。它主要有三种主题形式,一是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文本文件或音视频文件,二是与作业任务相关的素材文件,三是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其它工具类软件。开发资源包,就要充分考虑每位学员所处的终端学习环境,应该采用最为通用的多媒体技术标准,实现无障碍使用。
1.资源包标准文件格式建议
资源类型 | 文本 | 声音 | 视频 | 压缩包 | 工具类软件 |
文件格式 | PDF、DOCX | 标准MP3 | 标准MP4 | RAR | 提供支持三种系统:windows/ios/android |
2.资源包分享技术
(1)利用即通讯平台的自身分享功能,如钉钉的群文件、QQ的共享文件及温州师训的学习资料等等。
(2)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加密分享,如百度网盘,钉盘及私有云盘等等。
非收费会员在使用百度网盘与钉盘时,都会有存储容量与下载速度方面的限制。想让学员有更好的下载体验,还可以以个人或单位名义,搭建一个私有云盘。
分享时应该提醒学员与专家注意以下两事项,一是要有数字作品的版权意识,仅供学习,不能外传;二是要有信息安全意识,不携带病毒,不窃取使用者隐私。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议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网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每次授课前,师训员都要特意提醒专家与学员,要关注所处的教学环境,要有检测网络设备与教学设施的教学环节。教学环境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要求 对象 | 设备设施 | 环境 | ||||
终端 | 摄像头 | 耳麦 | 网络 | 其它 | ||
专家 | PC | 自动对焦+补光 | 手机耳麦+转接头 | 网速良好 | PC上安装屏幕标注软件或购置手写板 | 安静、光线良好 |
学员 | 无特定要求 | 不限 | 无特定要求 |
(1)推荐使用手机耳麦,是因为其通话性能良好,来源多。将其接入PC,则需要1 to 2的转接头。
(2)要求专家与学员都会设置教学终端上的声音输入设备与声音输出设备,并注意部分即时通讯平台自带的声音设置功能,比如钉钉。
六、总结
疫情是一件突发事件,它在改变原有教师培训形态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那就是跟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尽管当前的技术还存在缺陷,体制性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但信息技术正因为缺陷才得以发展,办学体制也是在制约中才得以改革。相信随着以5G、VR、人工智能等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师培训工作必将迎来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