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3 19:59:10来源: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12月2日至4日,温州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第3次集训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举行。
12日2日下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小学科学师训员周琼莉老师进行《基于儿童立场的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期望老师们能基于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并能从学情的研判、活动的结构、问题的思维、记录的设计四个层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更有深度的剖析。
聆听了周老师的讲座后,全体学员深受启发。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模拟上课,并及时对各自的教学设想进行改进。学以致用,让理论真正落到实处。
12月3日上午,洞头实验小学黄小燕老师和龙湾区永中二小杨艳老师同课异构《空气占据空间》。黄老师通过课前谈话渗透“空间”这个概念,然后利用最简单的物品——杯子、水、小泡沫,和学生一起探究杯子里的空间变化。学生在感受这种变化中更加坚定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杨艳老师出示无底的空瓶,问学生“什么占据它的空间?”找到学生前概念中的模糊点,然后展开讨论和实验。杨老师用非常巧妙的指令将三个实验整合成了一个大活动,学生在充足又“自由”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课后,市教坛新秀、瓯海区实验小学的黄小飞老师对这两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做中肯的评价,让在场的老师看到了不同角度,有了新的启示和想法。
3日下午,鹿城区建设小学的王静老师和桥墩镇五凤学校的黄建勤老师同课异构《运动和摩擦力》。王老师带来新教材四年级的内容,黄老师执教五年级教材的内容。两个老师都基于相应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了适合的教学内容。
王老师以在桌面上推黄色方形物体和圆形物体为例子了解学生关于运动以及摩擦力的前概念,引导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推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同时王老师在板书上以“运动”“接触”等关键字以及箭头来帮助学生建构起摩擦力的概念。以古埃及人拉动巨石建金字塔的情景让学生去思考如何更省力地拉动巨石,从而引导学生从直接拉、放在滚木上拉和用轮子三种方法,比较出运动方式不同,摩擦力大小也会不同。
黄老师以视频《加油向未来》了解学生关于摩擦力的前概念。在探索环节,让学生拉不同重量不同材质的笔袋,通过对比小组之间摩擦力的差异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黄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研讨环节,黄老师利用电脑将学生的数据转化成柱形图,帮助学生对比出不同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从而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后,培训班六个小组的老师先后发表了对这两节课的想法。黄小飞老师以《研读教材关注学情引领探究》为主题作精彩的讲座。老师们要充分研读课标、教材和教参,真实了解自己学生的学情,根据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提炼总结关键性问题,针对数据要充分分析,为学生架起从数据到结论的桥梁。
4日上午,由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的方伟斌老师和温州市外国语小学的刘远瑾老师携同二年级的小朋友同课异构《椅子不简单》。
方老师由猜谜游戏“看腿猜物”导入,第一时间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在认识椅子结构后进而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按要求改装椅子,在改装过程中认识不同材料的软硬、坚固程度、防滑效果,并由此迁移到生活中更多的椅子,引导孩子认识到选择椅子时,要考虑材料,还要考虑功能、用途等诸多因素。方老师对低段孩子学习特点把控准确,课堂活动设置难度适宜,孩子表现积极踊跃。
刘老师创设小朋友在商场选购椅子遇难题求助的情境,在认识椅子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小小椅子体验师的角色,让孩子在模拟商场椅子体验区里,充分观察、体验、记录,进而认识到材料属性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课后,市名师应小敏老师做点评引领。应老师由低段儿童“理和趣平衡”为话题切入点,围绕两个关注点展开话题:其一,关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链接,基于孩子生活的实际联系教材;其二,关注教材的特点与不同生活场景之间的链接,用“好奇心”驱动低段儿童的学习。
本次活动,学员们对如何立足儿童立场,进行真正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有了深刻的体会,能基于课堂,诊断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将理趣课堂真正落地。(经开区沙城第三小学 朱素素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周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