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 信息动态 > 培训动态
【素养提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记温州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组第4次活动
时间:2020-05-29 16:02:54来源: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2020年5月24日,温州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组第4次活动——“整本书阅读教学与研讨”专题培训活动以钉钉群直播的形式在线上举行。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中语文师训员陈智峰老师主持,全体学员参与。活动由五个环节组成:整本书阅读热身活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微课展示,整本书阅读评课、议课活动,整本书阅读设计经验介绍,整本书阅读专题指导讲座。

在活动的热身环节,陈智峰老师精心准备并播放了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的两段视频——《百年孤独》和《动物庄园》两本书的阅读赏析,为本次整本书阅读专题培训暖场。

微课展示环节,第一节是瓯海第一高级中学徐晓琼老师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徐老师以“设计展板”为抓手,展开对这部作品前三章内容的梳理,艰涩的理论性阐释变得生动有趣。第二节是温州第八高级中学施晓艳老师的《鼠疫》整本书阅读,施老师抓住“真实”这个点,从人物、事件、叙述、艺术等不同角度来解读和解构这部作品,清晰而深刻。第三节课是瑞安市第六中学娄香香老师的《左传》整本书专题学习,娄老师以线上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形象、辞令和职责等方面探究“行人”的文化内涵,最后让学生以300字小短文表达对当前外交文化的思考,既打开学生视野,又很接地气。

评课、议课环节,学员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三位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切入点、阅读重点、设计的任务各有不同,给了我们比较多的启发。”“三节课都去掉一些理论性过强的阐释,用任务驱动阅读,较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又能由浅入深,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今后的阅读实践。”“三位老师的切入点,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任务设计着重点和推进,都非常值得学习。”“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深受启发。整本书阅读的操作路径丰富多样。可散可整,可局部可整体,可就文本谈技法,可就全书作延伸。几位老师都能由浅入深,给学生提供课堂学习任务脚手架,为学生思维发展搭建辅助扩充平台。就阅读本身而言,除了谈认知、体会、思考以外,能与微写作衔接作延伸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三位老师的设计能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围绕一个专题,充分探讨,读得深,而且会让学生有收获。”“受三位老师启发很大,整本书设计不拘泥于书本内容本身,而以具体任务驱动,也符合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也有老师表示:“今天的课都有项目化设计的影子。我想到,要用这种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然后在全校进行展板设计或者宣传海报设计的评比。”

整本书阅读设计经验介绍环节,永嘉县“一点”读书会会长、教师作家戴柏葱老师针对整本书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先从理论高度阐释了整本书阅读的六项核心技术,然后又结合《四世同堂》的整本书阅读设计,详细展示如何从引导阅读、知人论世、阅读建议、深度阅读、探究评价、学以致用、拓展阅读、活动设计八个环节来推动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戴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使很多对整本书阅读心存疑虑的老师豁然开朗。

整本书阅读专题指导讲座环节,陈智峰老师的《整本书阅读的“前世今生”》讲座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他先梳理了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整本书阅读的发展脉络,接着分析了当下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现状,并以高中生《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为例详细地呈现了温州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在操作层面上,陈老师还以网课期间开展的《家》整本书阅读为例,从“从阅读共同体的培养、阅读任务的设计、阅读过程的监控、阅读成果的强化”四个角度入手,得出“读整本书其实主要不是为了这本书,而是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结论。其中的整本书阅读评价量表设计包含了“批读——问读——写读——演读——创作”五个环节,新颖又独到,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经过本次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经过早上课堂教学和下午讲座的学习,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再畏惧了。”“以点带面,比较鉴赏,真化任务,读后反馈,学了很多好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个庞大的工程,既有细致入微的局部引导,也需要高屋建瓴的全局架构,感谢陈老师和戴老师的用心指导!”“于我个人,由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畏惧生出了一些尝试的欲望,感谢指导。“教人读书,人教读书,读书教书,整本书阅读,是主题方向,也是自我阅读模式调整的启迪。”从培训前‘备战’的迷惘到听课中多种‘战术’的精彩演练,再到最后两句话,是对战略角度的释然、豁然开朗,整本书阅读,读的不只是书,更是素养。”更有多位学员表达了自己对新教材的新期待和新愿景:“从整本书阅读开始,做好迎接新教材的准备,期待新教材!”“充分学习,研究新教材,为高一教学新征程做准备!

最后,陈智峰老师也向全体学员表达了自己的培训愿景,希望老师们每一次培训都能切切实实地出效果,可以是改变一点观念,也可以是对教学实践有一些参考价值,还可以是产出一批文字成果。(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施晓艳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陈智峰)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