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16:45:46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郑明义
一、前期基础与问题分析
“十三五”以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为稳健推进本地区教师教育高位发展,一直致力于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校本培训管理、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薄弱县市送培等路径,多方面完善课程资源供给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分层分类“五格”培训实践研究和课程建设,为“新教师”“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领军教师”分层打造“入格”“合格”“定格”“升格”“风格”课程。
(一)培训机制体系建设概况
1.培训机构建设。温州市共有13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一个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共有师训员约500人。其中国家级示范机构一个,省级示范机构二个,合格备案机构8个,新成立未备案机构两个。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承担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市直属学校教师和全市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领全市培训机构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和培训课程建设,各学科专任师训员配备齐整,结构合理。下属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工作在年度省培训绩效考核中多数处于上游水平,但也存在在地区差异大,部分机构人员不足和队伍老化等问题。下阶段,为整体提高地区培训质量,需要从全市的视域,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培训机构建设和培训者培训力度,共同架构培训体系,共同提升地区培训课程研发和实施力。
2.校本培训管理。近年来,为全面提升校本培训管理实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面向全体学校以“校本培训项目制”模式整体推进校本培训主题化;同时,面向优质学校以“校本培训示范校”模式加强校本培训精品课程建设。截至2021年6月,共评出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校五批次共200所。为了不断提升校本培训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管理研究,完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培育更多区域优势突出和校际互动机制良好的校本培训标杆学校。
3.联合送培。为满足县(市、区)和学校对培训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市教师教育院与县(市、区)培训机构及学校共同组建临时性培训课程项目组,开展了“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名师智援“小而优”学校送培活动和“瓯越教育人才”送培活动数百场。为了进一步提升薄弱地区培训机构和学校的教师教育造血功能,下阶段,联合送培活动将以“种子计划、星火计划”的方式,走出一条更好的创新之路。
4.名师引领。截至2020年,温州市名师工作室已连续招新、运行12年,成效显著,共创建了713个工作室,培养学员8402名。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向薄弱学校定向招收学员;培养重心由“优秀个体”转向“优秀个体+优秀团队”,带动设站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十三五”温州市教师培训“五格”分层分类课程建设情况
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对培训课程的个性化需求,温州市教师教育院2014年以来,共培育、评出市级“五格”培训精品课程共709门,其中市教师教育院及各县培训机构培育的自主选课和指令性培训课程7批次227门,校本培训精品课程6批次482门。333门市一、二等奖培训精品课程整理成电子课程,纳入电子课程资源库,其中自主选课或指令性课程115门(含入格课程10门、合格课程2 4门、定格课程73门、升格课程7门、风格课程1门),校本培训课程218门(不分层),初步完成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五格”课程资源市县共享平台。“五格”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市落实浙江省“十三五”教师教育学分制管理和分层分类培训新理念、新要求,创新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了重要抓手。
(三)前期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院向省市申报立项了多项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相关课题。
1.2016年,浙江省教师发展规划重点课题:《温州市学分制教师培训“五格”课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2019年获省一等奖)。
2.2017年温州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研究:《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工作调研报告》(2017年度成果市一等奖)。
3.2018年浙江省教师发展规划重点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的骨干教师群培养研究》(2020年获省一等奖)
4.2018年温州市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温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需求调研及策略研究》(2018年市一等奖)
5.2019年温州市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温州市瓯越人才专业成长现状及培养路径调研》(2019年市一等奖)
6.2019年浙江省教师发展规划重点课题:《温州市校本培训“双阶制”区域管理模式实践研究》(2021.10结题)。
“十三五”以来,我市在教师教育机构建设、校本培训质量提升、薄弱地区培训支持、名师工作、分层分类培训课程培育和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已经做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经验总结和问题反思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和一系列具体改进措施,为下一步全面建构教师培训创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一)目标架构
经调研论证,温州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建设项目,以“四坊五格”培训体系建构为突破口,从供给侧培训机构(院坊)、学校(校坊)、联合送培(联动坊)和名师工作室(名师坊),全方位加强“四坊”建设;从需求侧针对分层分类教师培训要求,系统打造“五格”精品课程资源库,并进一步强化师干训团队建设,优化培训策略和质量评价机制,以“六个一”的具体目标建构完善的“四坊五格”教师培训体系。
1.以“主体+联盟”方式建设一个更高资质标准的培训机构群体;
2.以“普阶+高阶”方式构建一个更具实效性的校本培训管理模式;
3.以“基础+引领”方式形成一个更完善的送培课程联动机制;
4.以“强基+培优”方式创建一个更全面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新体系;
5.以“培育+评选”方式打造一个更系统的“五格”培训课程资源库;
6.以“首席+团队”方式培养一个更高专业水准的师干训队伍。
(二)内容措施
1.“院坊”建设:以“主体+联盟”方式建设一个更高资质标准的培训机构群体。参照国家和省厅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开展内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加大机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培训机构等级标准。发挥各培训机构优势项目的主体地位,加强培训机构之间弱势项目的联盟合作,既抓好资源建设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2.“校坊”建设:以“普阶+高阶”方式构建一个更具实效性的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双阶制”管理实践与研究,以校本培训项目“年初申报、年中实施、年末展示”为重点,促进普通学校深化主题培训;以校本培训课程建设和校本培训师团队培养为重点,引领优秀学校打造校本培训示范校。三年内新培育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校60所以上,形成一批更具影响力的校本培训品牌。
3.“联动坊”建设:以“基础+引领”方式形成一个更完善的市、县、校送培课程联动机制。立足基础,建立协同分析培训需求,联合确认送培主题、共同研发培训专题,共同参与项目管理的课程合作机制。引领理念、方式,培育团队,促进薄弱县(市区)和学校造血功能,提升培训课程自主研发和实施能力。
4.“名师坊”建设:以“强基+培优”方式创建一个更全面的名师工作室研修新体系。修订公布新的《温州市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办法》,建构“两层三级三类”工作室体系,至2023年实现名师工作室高水平建设全覆盖。教育名家工作室、特级教师(校长)工作室,以“培优”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工作室的特色创建,突出解决教学或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为我市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各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强基”为主要目标,致力于教学或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服务。
5.“五格”课程建设:以“培育+评选”方式打造一个更系统的“五格”培训课程资源库。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为不同发展阶段培训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按照“入格-合格-定格-升格-风格”五个培训层次,做好分层分类培训课程建设培育。继续开展年度精品课程评选工作,不断完善“五格”分层培训精品课程群和电子资源库,累计培育市获奖精品课程800门,累计整理电子课程资源350门。
6.“团队”建设:以“首席+团队”方式培养一个更高专业水准的师干训队伍。加强优秀师训员选调、培养,充分发挥“首席”培训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编制“温州市培训者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方案(2021-2023)”,组织“培训管理者及骨干培训者90学分培训项目”、“学科(领域)培训者40学分培训项目”。选拔一线骨干教师和校本培训管理干部,组织开展“孵化培训”,加强培训者后援和后备团队建设。
三、年度计划
(一)2021年建设计划:
1. 推进“四坊”建设
(1)“院坊”建设。参照国家和省厅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开展内部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编制温州市教师培训者能力提升培训方案(2021-2023),2021.5开展第一批学科(领域)培训者培训(60人)和培训管理者培训(60人)。
(2)“校坊”建设。2021年上学期深入市直、县(市、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专题调研指导;评出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校20所以上。继续推进省教师发展规划重点课题《温州市校本培训“双阶制”管理实践与研究》,2021.9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联动坊”建设。 2021年高中科以新教材教学和复习备考为重点,送培到苍南、龙港、泰顺等薄弱地区和学校。以“星火计划”项目为抓手,培养“种子教师”,打造适应新教材新教学的师资团队。义务教育段以新锐教师“教学攀峰”培养计划为抓手,选拔约500名年轻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培训,实施培养优秀“未来教师”;以“名师智援”送教送培活动为载体,实施约80场精准送教,惠及10000名薄弱区域的中小学教师,强化薄弱区域、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名师坊”建设。启动“培优+强基”分层建设计划,助力教育均衡发展,名师工作站的设立进一步校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向小规模学校定向招收学员,促进薄弱学校、“小而优”学校的发展。市县联动,完成30%名师工作室高水平建设全覆盖。其中新建市级名师工作室90个,保持180个常态运行。
2.完善“五格”课程体系
(1)完成温州市“五格”教师培训精品课程年度评选,评出市级精品课程约100门。完成市一、二等奖课程电子资源整理不少于30门,不断完善“五格”分层培训精品课程群和电子资源库建设。
(2)进一步优化培训组织管理方式,重视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使用要求,充分关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应用策略。
(3)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培训“五格”课程评价和实践机制。组织不少于三次的培训项目质量督查活动,完善培训项目审核、质量督查和监测机制。
(二)2022年建设计划:
1.推进“四坊”建设
(1)“院坊”建设。2022年完成第二批学科(领域)培训者培训(60人)和培训管理者培训(60人)。鼓励县(市区)培训机构创造条件,做好培训机构升级评估准备,争取培训机构评估升级有突破(如果省有评估)。
(2)“校坊”建设。2022年继续加强校本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培训师团队培养,评出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校20所以上;5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省县校本培训管理平台对接。
(3)“联动坊”建设。 2022年继续深化院县校合作送培工作,高中科新教材教学和复习备考送培项目实现薄弱地区和学校全覆盖。义务教育段继续推进“名师智援”“教学攀峰”培养计划,送教送培活动2022年安排60场。不断优化“联动”协商课程机制,提升项目研发和实施质量。
(4)“名师坊”建设。推进“培优+强基”分层建设计划,2022年市县联动,完成70%全市名师工作室高水平建设全覆盖。其中新建市级名师工作室90个,保持180个常态运行。
2.完善“五格”课程体系
(1)完成2022年度温州市“五格”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评选,年度评出市级精品课程约80项。完成市一二等奖课程电子资源整理工作,不断完善“五格”分层培训精品课程群和电子资源库建设。
(2)建立一个常态完善的学分制培训“五格”课程评价和实践机制。完善培训项目审核、质量督查和监测机制,研究与制订“五格”培训课程评价方案,完善课程开发、审核和实施评价方案。
(三)2023年建设计划:
2023年4月底前,做好项目建设自我评估,6月接受省评估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评估验收。
1.推进“四坊”建设
(1)“院坊”建设。2023年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全面实现教研、培训和科研一体化,龙港市、经开区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达省标准合格要求(或获得省备案),争取两个及以上培训机构在省等级评估中获得等级提升(若有省评估)。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者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完成率100%。
(2)“校坊”建设。2023年各县(市区)全面推进校本培训项目制管理,实现主题化培训全覆盖;年度评出市校本研训示范校20所以上,校本培训示范校覆盖率达12%以上;全部县(市区)实现省县校本培训管理平台对接,总结校本培训课程建设和“双阶制”校本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经验。
(3)“联动坊”建设。继续推进高中科新教材教学和复习备考送培项目。义务教育段继续推进新锐教师“教学攀峰”培养计划,“名师智援”年度送教送培活动60场,三年共计200场,惠及20000名薄弱区域的中小学教师。
(4)“名师坊”建设。2023年市县联动,完成全市名师工作室高水平建设全覆盖。其中新建市级名师工作室90个,保持180个常态运行。
2.完善“五格”课程体系
(1)完成2023年度温州市“五格”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评选,评出市级精品课程约80项,完成市一二等奖课程电子资源整理工作。“五格”分层培训精品课程总量达800门以上和电子资源库课程总量达300门以上。
(2)进一步优化培训组织管理,充分关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四坊五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应用策略。完善课程开发、审核和实施评价方案。
四、保障措施(略)
五.预期成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