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动态
当前位置:
> 信息动态 > 培训动态
【绿色耕耘】研修花开金秋季 同心同行绽芳华 ——记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绿色耕耘”送培活动
时间:2023-11-14 15:15:09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在这最美的深秋,我们共赴一场热情的研修之旅11月3日到11月4日,2023年下半年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在泰顺县罗阳二中举行。泰顺县70位社会老师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社会教学的探索之旅。

共同研之课堂展示

活动伊始,泰顺县实验中学的毛彬彬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草原风情》一课,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前毛老师通过视频《呼伦贝尔大草原》,让学生对草原的自然风光、生活生产有了感性认识。再借助中国的“黄金奶源带”地图导入新课。课堂上通过设置的两大任务,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任务一:走进草原——揭秘自然环境。本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地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草场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之后,展示“内蒙古草原面积变化图、人口增长图与荒漠发展情况”,了解草原面积的变化及原因,对教材进行了深化处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区域发展观。

任务二宣传草原——代言草原风情。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内蒙古草原衣食住行和习俗的资料包,通过合作学习,为草原风情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并说明理由。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根据评价量化标准给予小组打分。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也落实了核心素养的目标。



活动第二项,由来自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胡露茜老师带来《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胡老师以一个“变”字贯穿课堂。一、借助实业救国张謇经历之变,引出“民族工业(实业)”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二、借助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化身企业投资评估师,分析不同时期大生纱厂的发展情况,并形成投资评估报告,探究近代民族工业之变,从而感受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并梳理出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三、借助资料,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描述从上海出发前往江苏南通的赴宴准备和沿途见闻,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在讨论中明确社会生活转型之变。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步提升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最后借助两个实践作业,感悟家乡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化家国情怀。

共同研修观点交流

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活动第三项,温州市名师徐乃赛老师结合前两节课以《优质课的五个维度特征》为主题,做观点分享1.动机:诱发共鸣,愿意学徐老师认为优质课堂的第一个维度是“动机”,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诱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愿意学习。2.目标:素养导向,课程育人目标应体现素养导向和课程育人的本质。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先有目标,教学活动及其任务应与目标相匹配。3.立意:概念引领,凸现价值一节优质好课需要有上位概念的引领或积极的价值导向,体现教育的价值。4.过程:任务驱动,突出实践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并突出有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深度参与;借力问题设计,体现思维进阶。5.结果:目标任务,指向一致一节课的复盘需要及时反思是否达成有效。徐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见解让学员们豁然开朗,激发了学员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共同研之专题讲座

11月4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温州市名师、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小芳老师为我们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惑及破解探索》专题讲座。王老师通过对七年级《少年有梦》、八年级《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两案例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提出三点理念: 1.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是什么?课堂要凸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2.道德与法治课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知识构建转向认知构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传递普世价值观。3.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要有设计的。强调教学设计要从教材知识逻辑向学生的过程逻辑转变,通过设计引领学生学习。



王老师的讲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并愿我们每一位教师怀着赤诚之心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行而不辍静待花开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活动立足新课改背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不仅有理论知识的渗透有实践经验的展现。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吴德胡老师愿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汲取他人之长,促自身成长。愿教研的灯火光芒万丈,指引我们步履不停,照拂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生花。(泰顺县罗阳二中 徐选美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乃赛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