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5:15:09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在这最美的深秋,我们共赴一场热情的研修之旅。11月3日到11月4日,2023年下半年温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在泰顺县罗阳二中举行。泰顺县近70位社会老师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社会教学的探索之旅。
共同研修之课堂展示
活动伊始,泰顺县实验中学的毛彬彬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草原风情》一课,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前毛老师通过视频《呼伦贝尔大草原》,让学生对草原的自然风光、生活生产有了感性认识。再借助中国的“黄金奶源带”地图导入新课。课堂上通过设置的两大任务,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任务一:走进草原——揭秘自然环境。本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地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草场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之后,展示“内蒙古草原面积变化图、人口增长图与荒漠发展情况”,了解草原面积的变化及原因,对教材进行了深化处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区域发展观。
任务二:宣传草原——代言草原风情。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内蒙古草原衣食住行和习俗的资料包,通过合作学习,为草原风情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并说明理由。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根据评价量化标准给予小组打分。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也落实了核心素养的目标。
活动第二项,由来自温州市第十七中学的胡露茜老师带来《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胡老师以一个“变”字贯穿课堂。一、借助实业救国张謇经历之变,引出“民族工业(实业)”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二、借助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化身企业投资评估师,分析不同时期大生纱厂的发展情况,并形成投资评估报告,探究近代民族工业之变,从而感受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并梳理出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三、借助资料,展开合理的历史想象,描述从上海出发前往江苏南通的赴宴准备和沿途见闻,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在讨论中明确社会生活转型之变。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步提升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最后借助两个实践作业,感悟家乡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深化家国情怀。
共同研修之观点交流
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活动第三项,温州市名师徐乃赛老师结合前两节课,以《优质课的五个维度特征》为主题,做观点分享:1.动机:诱发共鸣,愿意学。徐老师认为优质课堂的第一个维度是“动机”,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诱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愿意学习。2.目标:素养导向,课程育人。目标应体现素养导向和课程育人的本质。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应先有目标,教学活动及其任务应与目标相匹配。3.立意:概念引领,凸现价值。一节优质好课需要有上位概念的引领或积极的价值导向,体现教育的价值。4.过程:任务驱动,突出实践。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并突出有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深度参与;借力问题设计,体现思维进阶。5.结果:目标任务,指向一致。一节课的复盘需要及时反思是否达成有效。徐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刻见解让学员们豁然开朗,激发了学员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共同研修之专题讲座
11月4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温州市名师、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小芳老师为我们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惑及破解探索》专题讲座。王老师通过对七年级《少年有梦》、八年级《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两案例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提出三点理念: 1.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是什么?课堂要凸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2.道德与法治课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知识构建转向认知构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传递普世价值观。3.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要有设计的。强调教学设计要从教材知识逻辑向学生的过程逻辑转变,通过设计引领学生学习。
王老师的讲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并愿我们每一位教师怀着赤诚之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行而不辍,静待花开。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本次活动立足新课改背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不仅有理论知识的渗透,更有实践经验的展现。泰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吴德胡老师愿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汲取他人之长,促自身成长。愿教研的灯火光芒万丈,指引我们步履不停,照拂我们一路前行,一路生花。(泰顺县罗阳二中 徐选美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