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14:27:27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秋意深浓浅冬至,时光恰好正当时。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实现“促成长·同发展·共进步”的教育均衡目标,温州市初中语文“绿色耕耘”送培活动于日前在龙湾区海滨中学举行。
本次“绿色耕耘”送培活动聚焦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和评价的重难点,如何用教学新理念焕发经典语料的新生命,我们来看看实践者们如何拨动课堂风云。
第一节课是由龙湾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林品慧老师带来的《<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整合教学》。林老师用教育戏剧手段,设置了三个任务: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送给大家;演一个“意味深藏”的情节送给故事;留一则“启迪智慧”的寓意送给世界,以此带领学生自由穿梭于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去体验寓言,探究寓意与情节的密切关系,建构起情节的核心知识。林老师用独到前沿的教学手段去探索着古诗文大概念的路径,让孩子们认识到今天这个社会以及无论哪个时代思辨求证和探索求知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实验中学教研员师延峰老师带来的《诫子书》。师老师以“诫”为抓手设置三个环节:疏通文意,感知“诫”之意味;圈点批注,理解“诫”之期待;知人论世,懂得“诫”之苦心。整堂课接地气,朴实踏实,从文言文最基础的朗读入手,以“诫”切入勾连整篇文章内容,最终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课堂开阔而不呆板。
龙湾区海城中学林力力老师和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林学萍老师带来微讲座《<唐诗五首>微项目学习案例》和《<学习景物描写>项目化学习实践思考》,向在座老师展示了龙湾区初中语文在项目化学习常态化、学科化方面所做的尝试与探索。实践勇气可嘉,经验分享可贵,给全区老师做了很好的课例示范与实践引领。
温州市教坛新秀胡子立老师带来的是八上《诗词五首》项目化学习典型课例《中文诗句“遥寄加沙人民”明信片制作》。课堂环节清晰:“特定作品展”尝试评价;“最佳作品展”请为各小组举荐的最佳作品进行评价;“争议作品展”《渔家傲》到底适合送给加沙人民吗?最后通过作业“撰写评估报告”实现了古诗文项目化学习的闭环设计。本堂课情境设置仔细谨慎,符合学理,实际可用。胡老师熟谙诗意的来处,设计合宜的去处,带领学生为深陷战乱的人寄去古典诗句,是对古典诗文的还原和重建。
会议下半场由温州市第八中学郑怡老师带来评课与讲座《走到星空下:文言文教学的理想空间构想》。郑老师首先从“在怎样的语境下谈文言文教学”引入,再围绕“经典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的精要是什么”和“撬动当下古诗文教学的支点在何处”两个方面对三堂课进行精彩的点评,同时也给一线文言文教学做了最恳切的方法和理论引领。郑怡老师理论深厚,见识广博,妙语连珠,丰富的阅读积累,睿智的教学思考深深地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最后由温州市初中语文师训员陈秋莲老师为本次活动做小结,并对在座老师提出希冀,希望语文老师多读书多精进,做一名在专业上拥有自我的觉醒者和实践者。
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古诗文教学因为语言的隔膜、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学习兴趣的缺失,也因为教师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古诗文在语言运用、发展思维和审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往往被忽略。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呼声中,寻找古诗文教学的突破口显得尤为迫切。
此次送培活动,从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指导实效,为学员们提供了借鉴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借助名师之力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真正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陈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