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0 09:30:50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研究院 张林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提升教师培养质量,需要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进研训内容、创新研训形式,关注各层次教师发展需求。针对区域教师研训普遍存在的研训课程供给单一,研训课程内容结构不完善、层次不齐全,研训项目实施方法一成不变等现象,瓯海在区域教师研训共富的机制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城乡学校和各层次教师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三级供给,拓宽研训课程部落资源共富渠道
研训课程部落组织形态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的组织保障。它不但充实了研训人员队伍,又丰富了研训主题的来源,是拓宽区域研训课程资源供给侧的重要途径,能切实改变课程资源供给单一问题。瓯海区在原有教育研究院主要负责研训项目设计实施的基础上,汇集多方力量,形成了区级——基地(集团校)——学校三级研训项目供给单位。区域主导精品项目、基地主推特色项目、学校主抓主题项目,为分层分类开展区域研训工作提供保障(图1)。
(一)区域主导研训员精品项目,形成区域研训价值导向
出台《瓯海区教师教育“十四五”规划》,按五年一轮,以项目化、主题化为要求,优化培训项目设计。由教研研究院部门或个人牵头,申报研训项目,跨部门人员成立项目组,以研究为导向,以师训为主体,以教研、信息为辅助,多部门协同推进研训项目开发,并对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推出了区级精品培训项目72项,保证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课程的质量。
(二)基地主推名师团队特色项目,实现优势研训资源共享
以区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对集团学校师训特色项目资源的共享做了引导规定。组建各教育集团和研训基地的名优教师团队,通过集团校申请——区域论证、指导——集中实施的研训路径,打造一批片区性的特色研训项目,形成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三)学校主抓校本刚需项目,解决教师在校专业发展
施行区域校本研修2.0计划,通过学校研修方案申报-区域审核-专家论证-项目组修正-过程监控等途径,引领校本研修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
二、三维三类结构,丰满研训课程部落内容共富样态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架构立体、丰富、有层次的研训课程内容是提升区域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瓯海区架构的“三维三类”研训课程部落体系(图2)为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课程菜单。研训课程部落从教师专业素养维度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从研训对象维度包含学科岗位、德育岗位、管理岗位,从能力层次维度包含初级项目、中级项目、高级项目。
(一)突出教师专业素养维度的研训课程内容,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1.专业知识类研修项目,提高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为了提高区域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我们结合区域教师特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从教师必备的学科教学本体性知识、学科教学条件性知识、学科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等四个方面,开发设置系列区域性教师专业知识提升研训项目。
2.专业技能类研修项目,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在职教师专业成长研训是教师持续赋能的活动。作为教师,是否能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转化为教学能力,是否拥有与时代同频的专业技能,对有效实施学科课程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区域教师的课程课程执行力,我们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开发设置系列区域性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研训项目。
3.专业态度类研修项目,提升教师对教育价值追求。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地顶天”要素,既是关联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底线问题,又关联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的高度要求。教师专业态度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情意和职业道德等三方面。瓯海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态度类研修项目就是据上述几方面分类进行开发和实践,一次来保证区域教师的底线意识和拔高教师的价值追求。
(二)增列研训对象维度的研训课程内容,促进城乡学校管理者协同发展
区域教师研训内容不仅提供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还要为区域教育教学各类岗位工作者提供岗位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升城乡学校管理工作者的岗位执行力。瓯海区根据不同对象设置课程内容,它包含学科岗位、德育岗位、管理岗位等模块的内容(图3),让各岗位人员的管理专业能力得到发展。比如,针对德育岗位开发了班主任专业、家校社协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等课程项目;管理岗位开发了校长(匠心)读书会、人事干部专业能力、安全干部安全与法规、后勤干部美好校园建设、信息干部信息2.0等专题项目。学科岗位还专设了分学科的千人良师计划、罗山·唐河缘高峰论坛等专题培训。
(三)细化能力层次维度的研训课程内容,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分层次培训就是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培训需求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目标,设置培训课程,进行的专题培训。它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将区域研训课程主题均设置了初、中、高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基础教师的发展需求。比如针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开设了长达三年的初级180学时、中级90学时、高级90学时的新教师成长营专题培训。针对全体班主任,开展了入职型、发展型、风格型各48学时的班主任孵化园专题培训(图4)。
班主任孵化园 | ||
层次 | 主题内容 | 学时量 |
入职型 | 班主任基本知识、班主任基本技能、班主任育人方法 | 48学时 |
发展型 | 理想信念与情怀、班级管理方法策略、班主任的科研能力 | 48学时 |
风格型 | 未来教育的理论、打造特色班集体、班主任风格凝练 | 48学时 |
三、创新机制,丰实研训课程部落实施共富效果
高质量的师训需要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特点,匹配不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更需要创新培训形式。瓯海区为提高区域研训项目的品质,促进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在区域研训的项目化运行、薄弱学校订制培训、智慧化的培训共享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项目化多方联动机制,提高师训整体水平
作为区域研训一体的教育教学服务机构,需要承接转化省市多机构的大量研训工作任务。我们实行项目化联动机制,提高区域教师研训项目整体水平。项目化联动是指部门或个人牵头,申报研训项目,跨部门人员成立项目组,以研究为导向,以师训为主载体,以教研、信息为辅助,整体推进研训项目工作,并对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比如,教育科学研究室牵头负责的“校本研修2.0”研训项目,就有科研、教研、信息、评价科室的人员一起联动,各方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科研人员负责项目的理论和整体设计,教研人员负责学科教研模块开展、信息负责网络研修平台设置、评价人员负责基于证据的需求分析,通过多部门联动,促进研训项目高质量完成。
(二)问题化研训三约机制,辐射薄弱学校的教师教育
1.约训——为一所学校或一类教师开展订单式的培训。一是基于一所学校的需求相约开展培训。比如我们根据新居民学校南堡小学的申请,组织专家团队,连续两年对其学校如何建设拓展性课程这一主题进行跟踪培训。二是基于不同群体教师需求,相约开展培训。比如面向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面向校长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提升、面向教研员的课程指导与评价能力提升等三大课程约训项目(图5),满足了三个群体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约训项目名称 | 约训对象 | 项目执行者 | 约训标志性成果 |
课程部落的开发与实施能力提升 | 骨干教师 | 课程教研员 | 会开发一项特色课程部落 |
课程部落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提升 | 校长 | 区教科室 | 会研制整体课程部落方案 |
课程部落的指导与评价能力提升 | 教研员 | 专业委员会 | 会评估指导学科课程部落 |
2.约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学术支持。课题约研是从科研视角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专题招标策略。主要形式是引导学校围绕某一品牌研究发展点,组建由一个龙头课题和若干个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研究群落,开展抱团研究,形成品牌成果。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3.约稿——为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得到提升支持。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提炼能力,让学校的典型课改经验向全区所有学校辐射和推广,我们打造“瓯海课改论坛和瓯海教育杂志专栏”两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和传播平台。动静结合让教师、校长、研训员的课改经验及时得到提炼、交流和传播。动态的论坛分别有“教师微讲坛、校长论坛、研训员论坛”,静态的杂志栏目分别设置 “课程巡礼”“教学聚焦”“课堂故事”等栏目。通过定期征集、评选、分享课程的经验文章,并加以专家跟进提炼。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位教师的课程专题经验文章在专栏刊出。
(三)智慧化资源共享机制,让优势师训课程推送到全体教师
以运用为导向,让区域优质师训课程资源实现共享。近五年,瓯海区投入8000多万元专项经费建成智慧云平台——慧课网。在内容上,慧课网涵盖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参考资源等专题资源;在形式上,慧课网现有精品课程、优课、微课、名师课堂、教学案例、专题报告等方面的资源。当下,慧课网已经成为全区教师学习交流的云课堂,2021年-2022年云平台上已共享了2000多项课程资源,仅教师点击下载量达到13000多人次。多角色、多视角的师训课程资源共享,让优秀的课改成果及时得到展示,让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及时得到分享,让需要学习的教师及时得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