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速递
当前位置:
> 信息动态 > 县区速递
曲径通幽巧设计 名著品读驻春光 ——乐清初中语文90学时培训暨蹲点联片活动侧记
时间:2023-04-20 15:27:47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20234月7日,为响应“资源共享”理念,实现“研训共富”,乐清市初中语文90学时培训暨蹲点·联片活动在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举行。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名师陈烈燕老师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名著教学之旅,培训班的全体学员蹲点(淡溪中学)联片(虹桥学区)教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课堂展示

上午,陈烈燕老师以“童心·魔法”主题活动征集令带领七(7)班学生进入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项目前期,陈老师为同学们打造了四个任务:魔法现场布置、“名场面”点播、主题游戏策划和名著题库扩充。




课堂上,陈老师请学生抢答扩充后的题库,高效地将学生带入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紧接着,利用游戏策划评价量表,让学生自主评价同学设计的主题游戏,展现了七年级学生的童心与日益增强的逻辑性。

陈老师从学生设计的主题游戏“死亡圣器对斗”链接到主人公的“选择”,从不同人物的“选择”中,我们读懂了“选择”背后是人物心理的需求;在同一个人物的前后“选择”中,我们体会到了主人公的成长。最后,在“名场面”点播厅里,七年级同学用自己熟练的台词、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演绎了名著中打动人心的“名场面”,诠释了享受阅读的真实体验。

课后,七(7)班的语文老师徐招微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阅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过程,从最初强制阅读的无奈转变为自发阅读的积极,发展到最终完成阅读任务的成就感,这是一场魔法世界的体验旅程,也是名著阅读推进过程中一次有益的探索。

专题讲座

下午一点,讲座开始。陈烈燕老师对早上的课堂进行了说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参训老师明白了项目化学习在名著阅读与作业设计中的重要性。“语文学科项目化的设计不是从项目或者活动开始,而是从期待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其中学习的知识观指向的是与学科本质有关的核心概念或关键概念、能力的整体理解。”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陈老师具体地分享了名著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策略。




首先:聚焦文体特质。教师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双重视角、非虚构作品的虚构现象和回忆性散文中“闲笔”。如在《父亲的病》中作恶的衍太太,实际情况并未在场,这“细节失实”其实是一种“诗意的虚构”。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叔祖太太呢?通过对“闲笔”的追问,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即叔祖只是把孩子们当作派遣寂寞的玩伴,而非真正的关爱孩子,与目不识丁、粗鄙的阿长形成了对比。纪实性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要聚焦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针对这些特点,陈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方法汇总,延续阅读方法,集思广益;答疑解惑,借助助读资料,深入思考;阅读体悟,畅谈阅读感受,抒心中情。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时要关注科普作品中的艺术趣味,要关注文学语言与科学求真,读懂作者和对现实生活的启发。

其次设计学习情境。围绕《骆驼祥子》,陈老师设计了一次探案体验——从天堂到地狱的距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钻研的完整度。作业设计——“如果你穿越成了祥子,该如何实现逆风翻盘?”更是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实现了文本价值最大化。

再次组织问题链条。陈老师为《聊斋志异》创设了完整的、可迁移的任务链。以“黄粱一梦说科举”专题为例1)人物卡片,通过事件来认识人物2)勾连比较,联系《范进中举》、《司文郎》和《王子安》,思考同样是被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他们有何异同?(3)“我”与角色,通过思考角色和“我”之间的区别,思考故事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4)主题探究,通过学生漫谈感悟,深化对科举制度的理解。

最后:凸显高阶思维。针对《水浒传》,课堂任务可以这样布置:编辑《水浒江湖“义”字当头》画册,推荐英雄人物,结合人物故事说说推荐理由。将武松之义和鲁达之义作比较,可以发现前者的“义”与个人利益有关,后者的“义”则与个人利益无关。之所以二人有这样的不同,其实可以追溯到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区别,儒家奉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家则认为,“义可以利人”,“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义与利对立,义是公平正义;墨家则主张义与利相互依存,义是人际关系、义气、情义。墨家这种价值观与《水浒传》中的“游民文化”相契合,因此我们也更能读懂水浒中的人物选择。

名著阅读的项目实施,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能量,去探索文本内在的奥秘,让他们有自主建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唤醒”这些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让孩子们学习思考”。当一个学生真正被“唤醒”,心智呈现自由的状态,学习的深度与趣味也能交融一处。

通过一整天的培训学习,参训老师收获满满,这既是一次心灵唤醒,也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是一次教学能力与品质的提升。培训研讨,向美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 俞晓珍  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苏建敏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备案号:浙ICP备05087129号-2  网站标识码:3303000059

建议使用 1024*768 分辨率浏览本站 联系方式:88636388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

温州市教育考试院 电话:88638063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电话:85812131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电话:88135682

温州市教育评估院 电话:88630019 温州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电话:88630027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电话:88615967

温州市教育基建中心 电话:88639303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16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