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6:10:31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日前,温州市中职学校青年班主任基本素养提升研修班暨骨干班主任基本素养提升高端研修班集结在如画的西子湖畔开展为期5天的研修活动。
老班寄语 美丽开篇
培训初始,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综合研究室主任谢作俊老师布置了本次聚焦班主任教科研的培训任务,要求学员就班级管理中的真问题研究真价值,探寻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科研领航 破题点金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分享了以《好的课题申报书好在哪里》为题的讲座。程院长认为一个好的课题申报书应具备三个条件:有价值、科学合理、可行,并辅以多种多样的优秀课题例子,引导老师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并解决问题。
浙江外国语学院卢真金教授带来了《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首先,卢教授以学院上报的课题讨论为切入点,引领学员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引出如何撰写一篇优秀课题。卢教授认为,课题的撰写需要层层递进,涵盖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的确定,同时要考虑如何运用十字线分析法选择好研究角度,陈述好研究案例,选择好研究对象等。
浙江外国语学院叶丽红教授结合自身在教科研的研究经验,倾情分享,从研究的概念、类型、定位向参加活动的各位中青年班主任全方面地介绍教师科研。叶丽红教授感慨道:“对教师而言,不断地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用心发现,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叶丽红教授鼓励青年班主任多尝试课题申报,分享课题申报的类型,课题立项的要求,立项申报流程。她指导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六个环节,确定问题来源,最后确定课题选题及立项。叶丽红教授的经验分享,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以无私之心,传承成功经验。叶丽红教授认为“以科研促教”确实是未来教师的必经之路,是“强师赋能”的关键途径。此外,教科研历练有助于教师对表达、研究、团队协作、信息化等能力的磨练和提升。
专家指引 文化浸润
浙江外国语学院李涛教授带来题为《中职班级场域的文化构建与浸润》专题讲座。李涛教授嗓音亲切温柔,她以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为契机讲解了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指出班级每个人都要成为其他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李教授以《富尔报告》《德洛尔报告》等四份不同时期的教育报告让学员们认识到“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并列举了热点问题,引出中职班主任核心素养,让新班主任受益匪浅,也为老班主任们打开新思路。
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资深编辑、浙江省德育分会副秘书长池沙洲老师以《教育叙事的撰写与发表指导》为题,通过一篇篇鲜明生动的教育叙事文章与生动的教育视频画面,引导学员们了解教育叙事的逻辑顺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实施对策、评估效果。合理的逻辑顺序让教育叙事文章的结构、趋势完整。
他山之石 璀璨闪耀
有着22年教龄,21年班龄的全国优秀教师高晓春,分享了她的教育故事——《具象的教育情怀》。高老师从激情、委屈、不公、现实、恋情、深情、热情各个角度分享她的教育故事,让学员们感受到她具象的教育情怀。教育是无声的,高老师强调要加强学生与学校的链接,建立母校情结。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准备住校学生的百宝箱,成为孩子们眼中万能的高妈。手中有戒尺,心中有温度,唯有热爱,方能行远。要努力成为有德有料,有效有趣的敬业、专业、精业、乐业的老师,你我共勉。
未来就像一片无人踏足的海域,虽有无限的想象,却无真实的经验。教育就像一支踏浪而来的船队,带着当下的有限,开创未知的无限。在这个炎热却充满求知热情的暑期,研修班的我们开启了对教育和教科研的新征程。(中职班主任研修班汤佳慧、黄翔等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谢作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