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16:46:40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在最美的春天,共赴一场有意义的学习之旅。2024年4月25日,初中科学基于探究实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省培项目,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进行。集训时间为4月25日至27日,共3天。
基于微项目活动发展科学思维
4月25日下午的活动以听评课的形式开展,马嘉飞老师从真实情境问题——电子秤的“数显”入手,思考质量变化如何引起电阻变化,通过完善电路图实现电表表现质量的变化,再根据改进后的电路图搭建装置,最后让学生思考有哪些措施来增大装置的精确度,马老师在真实情境的模型建构过程中,利用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引领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许锦华老师则带领学生探索皮蛋制作的奥秘,从分析皮蛋的制作原理入手,设计实验分析配料滤液成分,归纳出验证检验某物质的一般思路,再定量分析废液处理,归纳出多步化学反应计算图像类问题的思路。许老师在设计开放性和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形成了思维链,真正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课后,温外教研组长陈元平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肯定,他指出,两堂课的设计尤其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建立模型的能力,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结构化,形成系统思维,注重发展性评价,提高创新和质疑能力。最后,陈元平老师也提出了思考,永远跑在中考命题之后,我们教师缺失了什么?
基于微项目教学建立科学概念
4月26日上午宁波市教研室初中科学教研员刘东晖老师作《在“破”“立”递进中建立科学概念》专题讲座,刘老师以《电磁感应》一课为例,展示如何对教材再创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例中经过多个探究活动的层层递进,不断破旧立新,步步为营,最后得到科学完善的科学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到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使科学概念的教学不再一味地给出,而可以是学生真正通过探究实践去理解概念。
4月26日下午,温州市名师、温州绣山中学郑建铭老师带来《设计制作简易遮光帘》一课。郑老师由设计电路导入,按工程流程、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的教学过程,将核心知识融入微项目,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培养高阶思维。
温州市名师、永嘉瓯北第一中学郑忠道老师带来《自制油量表》一课。郑老师设置了三个任务:解构油浮子、设计油量表电路、制作油量表。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油量增加—电阻变小—电流变大—油量表示数变大”的思维推理模型,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学生们积极展开讨论,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在思考中提升了高阶思维,真正体现“做中学”。
最后由刘东晖老师从大单元设计的角度对两位郑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对温州的项目化教学表示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项目化(微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当中,让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各种方案,先解决方案中呈现的问题之后,再去制作作品;还是在作品制作好之后,再发现问题然后去做迭代改进?他提出在项目化学习中构建科学概念,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具备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引领指导科学教学
4月27号上午,温州市科学教研员黄鹏飞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和思考,就如何在科学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标的素养立意进行了举例阐述。黄老师指出,新课标中认知性目标的变化需要老师们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观念避免知识碎片化;科学思维关注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探究实践新增反思评价;态度责任重视发表见解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黄老师通过分享真实的教学案例,结合五步教学模式对教学设计的要点进行讲解,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下午,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初中科学师训员徐承翔老师作《核心概念统领下初中科学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徐老师巧用“费曼的故事”和“去食堂吃饭案例”,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大概念,为什么需要大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徐老师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大单元设计为例,从素养目标体系的建立到教学片段的设计实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徐老师讲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对参与培训的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单元教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课标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不仅是对课程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将继续助力教师的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学会在做项目中积累课程经验,在用方法中掌握教学设计,在创课程中体现新课标立意。(瓯海梧田二中 苏盈盈 瓯海森马协和学校 胡小峰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徐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