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1 11:11:44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日前,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初中英语“绿色耕耘”送培活动在龙港市第五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深耕课堂实践,细耘教研创新”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单元教学的优化路径,通过示范课、研讨与讲座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龙港市各初中教研组长、七年级英语教师及青年教师代表参与活动,共探教学策略革新与学科素养培育,为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度融通与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领导致辞
龙港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同拿在活动上致辞,以“播种希望、滋养成长、静待繁盛”为主题,强调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期待温州名师的前沿理念与乡村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此碰撞,为龙港教育注入新活力。
黄主任指出,送教不仅是资源输送,更是智慧的共融与传递。他鼓励每位教师成为“播种者”,将悉心、耐心与细心融入英语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点燃学生的英语热忱。本次活动以送培为纽带,搭建跨区域教研平台,助力教师成长,为乡村孩子带来更生动的智慧课堂。
课堂展示
龙港市第五中学的林元星老师呈现了一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4 Understanding Idea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的读思课。课堂开始前,林老师播放有趣的视频,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文本理解铺设了认知桥梁。随后,他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引出本课主题。他通过读前、读中、读后等不同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供阅读策略并引导学生实践。林老师通过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观点并给予评价。
温州市第八中学林丹妮老师带来七年级下册《Unit4 Previewing and Starting out》的课程。林老师以“fun”这个话题创新打造了一堂兼具项目化学习特色与AI技术融合的英语示范课。
课堂以“What do you do for fun”的师生对话自然切入,通过教材“big picture”的巧妙运用,将学生带入“学校课后趣味社团建设”的真实情境。整节课依托“why-what-how”三维驱动框架,构建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路径:首先,通过古今娱乐方式的对比探究,既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又巧妙渗透传统文化认知;其次,借助AI技术搭建的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现场开展趣味调查,实时生成班级专属的娱乐活动数据图谱,实现全员深度参与;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和情感沟通,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娱乐活动的利弊,最终自然升华“平衡娱乐”的主题。
互动研讨
林元星老师从单元设计、学情适配等维度展开说课。单元围绕“娱乐的意义”分层设置子话题,以多模态语篇激发兴趣;文本聚焦“乐趣对精神的积极影响”,通过情境引入强化逻辑说服力。针对七年级学生兴趣高但基础弱的特点,设计视频导入、生词解析、观点提炼、小组讨论等环节,结合生成式板书形成学习支架。林老师强调“以学定教”,主张立足学情优化课堂活动,注重课前准备与分层引导,培养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
林丹妮老师以新教材单元预习课为例,分享“主题渗透式”备课思路:围绕单元主题意义与任务衔接,设计“主题线”和“任务线”双路径,通过解读教材逻辑、串联fun activities与survey等环节,铺垫单元大任务。课程历经5次磨课、3次推翻重构,最终形成“从big picture视频解读到调查分析”的阶梯框架,助力学生预知重难点。林老师强调,预习课需立足教材深度开发,兼顾主题探究与语言过渡,实现“为学而备”的精准引导。
专题讲座
温州市名师刘毅老师以《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预习课的基本特征与核心策略》为题展开专题讲座,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探讨AI技术赋能下的教学革新。她指出,在“新时代资源迭代、新课标理念落地、新教材体系重构”的背景下,“previewing&starting out”作为单元预习课型,是衔接学生认知与单元主题的桥梁,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结合具体课例,刘老师系统解析了预习课的设计路径,并重点讲解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搭建支架这两个问题。刘毅老师指出预习课在单元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成为单元教学的有力起点,并详细介绍了预习课的特征和核心策略。讲座尾声,刘老师以“勇敢迎接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结语,呼吁教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既要善用AI工具优化教学,更需坚守教育本质,在创新中深化对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家总结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师训员刘文钊老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系统阐述了单元教学的核心要点。她指出,教材中“Starting out”与“Understanding ideas”两大板块作为“双翼”,需充分发挥其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认知基础;另一方面以主题为统领,搭建单元学习框架,为后续教学提供方向性引导。针对新教材的实施难点,刘老师提出三点操作性建议:一是立足学生视角,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优化问题链设计,从表层信息提取逐步过渡到深层思辨,引导学生实现思维进阶;三是分层施策,灵活运用图片示例、差异化任务等工具,兼顾不同学情需求,提升课堂包容性。此外,刘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开课教师的示范课,认为其精准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刘老师呼吁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经验共享与协作教研,共同探索新教材落地的高效路径。
本次“绿色耕耘”活动通过课堂示范、深度研讨与专题讲座,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实践范本与创新思路,深化了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初中英语“绿色耕耘”送培项目学员林密等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刘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