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4 14:44:25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四月的春风轻抚大地,教育的沃土孕育生机”。为了充分发挥教研优质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城乡校际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日前,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初中数学师训员吴春老师组织优秀教师团队赴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开展“绿色耕耘”送培活动。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讲座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研讨,为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的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上午第一节课是温州市第四中学的陈圆圆老师带来的观摩课《3.4乘法公式(1)》。课上,陈老师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出发,通过两次变式,逐步迁移到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的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果从四项到三项并最终变成两项平方差,然后又从逆向进行探究,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运用知识环节,陈老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放慢脚步,细心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炼出很多小妙招;又用学习清单助力学生的学习,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脱离学习清单,又让写得快的学生帮助错误的同学找到错误那一步,精准帮扶,让小组学习共同体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用平方差公式重新解决本节课开头的计算题,感悟了公示的简便与应用价值,达到了前后呼应的目的。
第二节课是龙湾区实验中学的王振华老师带来的观摩课《二次根式的运算整理》。王老师针对上课班级做了一个课前练习,并统计出各题的错误率,精准把握学情,使这节课十分有针对性。开始王老师先让学生评价检测单上同学写的错因,并引导学生如何将错因分析得详细一些,精准一些。接着,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一位学生的计算过程,归纳二次根式运算必须注意的三个要点:执行预算顺序、明确运算对象、依照运算法则。王老师非常用心地将二次根式的八大“要点错因”做成学具,让学生在课上依照以上三个要点进行分类,动手摆一摆,将学生的错误分析得明明白白,有总分又有细分。然后再让学生将检测单的错误示例与“要点错因”进行精准对应,让思维的错误点可视化。最后,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悟再来算一道例题,一位学生板演,另一位同学在旁边摆上需要注意的“要点错因”,以此来规避错误点。
课后,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初中数学师训员吴春老师介绍了陈老师、王老师这两节课背后的心法,这不是两节普通的随堂课,背后承载了“学以致用”“一节课通一类课”的想法,用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动作“清单”“要点错因”学具的摆放,让学生的学习有了脚手架,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让运算失误不再以“马虎”为理由,让能力提高不再以“多做”为路径,学得明白,教得清晰,这两节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吴立建老师带来讲座《基于运算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从运算能力的内涵,给我们带来高屋建瓴的指引,在更高的层次看到运算,将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联结起来,并通过课例的分享,带来很多思考。
下午乐清市茗西学校章慰望老师带来观摩课《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章老师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按照三角学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研究方法,来引入并展开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又强调了相关概念,为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给出视角。按照“画图-实验-猜想-求证”的流程,让学生经历几何定理的探究过程,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品质。并用文字语言、几何语言、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相关概念以及性质,为今后的几何学习和表示做好示范。在应用知识环节,始终关注并引导学生分析纠正或改进自己的答案。本节课是一节流程清晰完整的几何教学课。
课后,来自温州外国语学校的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小豆老师先为本节课带来了点评,并为我们带来了讲座《初中几何辅助线教学的几点思考》,曾老师从辅助线教学的核心目标,其本质是对图形结构的完善。培养直观习惯,感知几何能力,逻辑推理意识。以波利亚《怎么解题》为引,展示思维流的过程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结合理论的阐述,发现学生辅助线背后的故事,暴露思维形成过程。以问促思,以评促学,以标准图为本。培养学生几何图形解构能力和重构能力。以线带线,线线联动,无“线”空间,有“线”思维。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聚焦课堂教学,通过精彩的展示交流与深入的评课环节,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乡村教育的土壤。聚是一道光,总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指引方向。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携手并进,期待下一次相遇!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 章慰望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