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8 16:23:39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5月19日至20日,温州市初中英语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项目第2次集训在温州翔宇中学叶适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主办,聚焦“三新”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通过课例研讨、专家引领、沙龙交流等多元形式,为全市30余名初中英语研训骨干搭建深度研修平台。
课堂展示:多维课例诠释新课标理念
19日上午,新教材的两节研讨课率先登场:
徐蓉蓉老师执教《7BU5 Amazing nature Understanding Ideas (reading for thinking)》,以问题链引导学生逐层剖析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刘宪达老师呈现同单元《7BU5 Amazing nature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以读促写”课,通过文本结构拆解与仿写训练,构建“阅读输入—思维加工—写作输出”完整链条。
20日上午,以两节研讨课开启新的一天:
温淑超老师《7B U5 Amazing nature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以“听读输入—情境模仿—思维表达”为主线,通过多模态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邱淑婷老师《7B U6 Hitting the road Understanding Ideas(reading for thinking)》,以批判性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深层含义,渗透文化意识培养。
评课环节:细节凸显教育本色
平阳县水头镇第四中学林伟老师围绕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听说课,结合“3A模式”(激活、分析、应用)及脚手架搭建展开评课,指出该课以视频、情境创设激活学生认知,通过听力策略指导、文本解构落实分析环节,并以角色扮演推动知识应用,同时采用情境、策略、语言、评价多维支架提升教学实效;其困惑在于生词复现次数不足、非核心词填空设计与目标语言关联弱,以及需根据学情界定课时内容,团队将持续探索优化新教材听说课设计。
永嘉县实验中学李燕老师解读了邱淑婷老师的教学设计,并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素养落地。她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中教与学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的核心地位。李老师以邱老师开展的《7B Unit 6 Hitting the Road》课程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阅读策略和语法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品质。课程设计围绕旅行的意义展开,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思考和讨论,达成教学目标。李老师还强调了利用高科技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如何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专家引领:理论赋能教学实践转型
西南师范大学杨晓钰教授带来重磅讲座,杨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大于学”转变为“学大于教”,即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她指出,当前新教材的使用面临一些挑战,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杨教授通过具体课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清晰、可观测,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她鼓励教师备课时应深入分析文本,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此外,杨教授还详细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即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习真正发生。针对读写结合课,杨教授提出了过程性写作的理念,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其框架结构、语言特征和修辞手段,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她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将过程性写作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输出,每一步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内化过程。
教育沙龙:新课标下,新教材使用困境与法
20号下午的沙龙环节以《新课标视域下的新教材使用困境与法》为主题,全体学员分组交流区域实践经验。针对教材内容整合、跨学科融合教学、分层作业设计等难点问题,各组通过案例分享与策略提炼,形成“单元整体教学”“主题式任务驱动”“评价工具创新”等多维度解决方案。
本次集训以“理论更新—课例示范—实践反思”为研修主线,旨在孵化一批“能引领、善研究、会实践”的学科指导师。温州市初中英语师训员刘文钊老师表示,后续将通过课题研究、课堂诊断等活动,推动研修成果向县域、学校层面辐射,助力构建“三新”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新生态。
(温州翔宇中学 黄蓉蓉 王聪聪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刘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