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04 16:10:51来源:温州市教育局
2025年5月26日,为促进“三新”背景下义务教育研训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方向,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学科指导师的研究能力,温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班专题展示活动之鹿城区小学数学区域特色教研展示活动在温州市籀园小学隆重举行。
上午第一节,温州市籀园小学徐斜老师与五(1)班的孩子们一起探究《喝果汁问题》,整堂课聚焦关键问题“又喝半杯是多少杯果汁”,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理一理,明确画图表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构建喝果汁问题的数学模型。在不断地改变条件和层层递进的对比中,巩固模型,帮助学生归纳模型的核心思想。
上午第二节,百里路小学的王薪薪老师和二(2)班的孩子们合作学习《归一问题》,她以数学信息想到数学故事为思考线索,以“同样的”这一归一问题的核心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借助多种表征方式,多维度理解归一问题,让学生初感模型,在不同情景的对比中建立模型,在题目的共性中抽象模型,又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深化模型,使模型思想植入学生的心中。
随后,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周晓林老师给大家带来《基于关键信息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专题讲座,周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沉心思考和研究,从“如何确定关键信息?怎样把关键信息转化为拨动思维的支点?关键信息到问题解决的路径是怎么样的?怎样从关键信息指向数量关系的构建?”出发,结合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关键信息问题解决的四环节,重点阐述了数量关系、关键信息、问题模型的内在联系。
下午第一节课,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的洪细苗老师与五(2)班孩子一起学习《相遇问题》,以简单的速度计算、单次相遇问题为起点,逐步过渡到多次相遇等复杂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数学模型,多次将新知与四年级旧知进行对比,在变与不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午第二节课,温州市滨江外国语小学的特级教师林志辉老师和五(8)班的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有趣的运动》,充分利用七巧板,通过“几次运动,是什么运动,怎么运动?”这一关键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平移、旋转、轴对称运动之间的联系。林老师极具魅力的夸赞和点拨,孩子们的思维就像一场充满火花的智慧接力赛,推理、想象运动形式和特征,是思维和几何画板的一场较量。
随后,林老师带来了专题讲座《素养进阶下的深度教学——以<有趣的运动>为例》,阐释了学习进阶与课程,学习进阶与教学,学习进阶与评价。通过学情评价分析,强化追求与学生认知发展匹配的概念教学,教学要善于运用可视化工具、对比策略、与现实关联等手段,形成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和进阶的闭环。
最后是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王炜老师的专题讲座,王老师首先对四节典型课例进行了深入点评与专业指导,随后围绕“数学模型建构”这一核心主题,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展开讲解。他通过“在现实问题中建构模型、在直观情境中理解模型、在抽象问题中深化模型思想”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王老师强调,发展小学生的模型意识,本质上是引导学生经历从现象认知到本质理解的数学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数学语言能力,更是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他呼吁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模型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落实这一核心素养目标。
本次活动,作为区域特色教研展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很好地展现了教研风采,既有市区新锐教师,又有资深的教坛中坚和特级教师,结合问题解决这一主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考深度和研究路径,受到了与会专家与老师的一致好评。(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王炜)